上一版/ 04 版:文化周刊·人文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龙 说

时间:2024年02月28日     来源:吐鲁番日报
  ■王 英

  今年是龙年,看到龙字你会想到什么?我相信,每个人都会想得很多。
  有一个文化现象曾经如同一呼百应,在我国民间引起了不小的震动:这就是当年张明敏唱的那首《龙的传人》似乎是在一夜之间立刻传遍祖国的大江南北。歌中唱道:“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就叫中国;古老的东方有一群人,他们全都是龙的传人……”这首歌唱遍大江南北,唱响海峡两岸,唱得华夏子孙万众一心,唱得中华儿女意气风发!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只要一提起龙,马上就会令人想到祖国,马上就会想到我是中国人,我是龙的传人,因而就会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于骄傲自豪之余,我们应该知其然亦知所以然,应知道龙最早的起源在哪里。据说,龙的起源来自于“三皇五帝”中的伏羲。三皇是谁呢?就是三个皇帝,即伏羲、神农、轩辕;五帝为少昊金天氏、颛顼高阳氏、帝喾高辛氏、帝尧陶唐氏及帝舜有虞氏。那么,伏羲又是谁呢?又据古籍记载,说伏羲是雷神的儿子。《山海经》说:“雷泽中有雷神,龙首而人头,鼓其腹。”泽,有水的地方称为泽。伏羲的母亲华胥氏在“雷泽”中走路时,一不小心踩着了雷神在雷泽留下的“足迹”,结果怀孕生下了伏羲。这一点倒是很像《圣经》里说的,如同说,上帝托梦给玛利亚,结果圣母玛利亚就怀孕并生下了耶稣。因为雷神就是龙神,闪电为龙之形,雷声为龙之音,这样看来,雷神的儿子伏羲当然便是龙了。古人又说女娲氏是“蛇身人首”。“伏羲鳞身,女娲蛇躯”。蛇是龙的原形,龙是蛇的升华。说女娲是“蛇身”“蛇形”,也就等于说女娲是很相近的“龙身”“龙形”。因此,以炼石补天、抟黄土造人、始创婚姻嫁娶等为华夏民族起源做出了重大贡献的女娲氏,也是龙。
  关于龙,在《西游记》中也有相关记载,说龙王有东海龙王敖广、西海龙王敖闰、南海龙王敖钦、北海龙王敖顺,称为四海龙王。古代有龙是四大灵兽之一的说法: 说法一,麒麟、凤凰、龟、龙共称为“四灵”。说法二,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为“四大神兽”。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描述:“龙,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传说龙能显能隐,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登天,秋分潜渊,呼风唤雨,无所不能。
  龙是古代华夏民族的图腾。随着强大的伏羲部族由黄土高原向中原大地、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征战、流动和迁徙,黄河游域、南方甚至偏僻地区的许多部落都被征服了。各个部落氏族都有自己的图腾,上面说的伏羲,就是一个很开明的氏族领袖,他将这些被征服部落的马牛狗鹿鱼鸟等图腾,吸收融入到了自己部落的图腾中来。原来那个简单原始的龙,由于兼收并蓄了各民族的图腾,便形成了综合的龙图腾。
  数千年来,龙已经成了中华民族的一种精神符号和民族标志,形成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我看来,对于龙的文化,它应该是这样的:“龙的精神与文化内涵是它高瞻远瞩的襟怀,昂然进取的雄风,无所畏惧的英勇,上天入海的能力,包容中和的境界,兴云播雨的神力。”
  在民间,龙文化、龙民俗、龙形象随处可见,我国南方过年时有舞龙灯,端午节有赛龙舟。不仅如此,在东方或西方国家所有的唐人街里,牌坊或建筑上都必然有龙。
  在我们今天的日常生活中,谁都能够说出许多跟龙有关的成语:例如,形容地势险要,有“龙盘虎踞”;形容精力充沛,有“生龙活虎”;形容吉祥喜庆,有“龙凤呈祥”;形容昂扬进取,有“龙马精神”等等。为什么一提到龙就深得民间的喜爱,因为龙是瑞兽,是尊贵和祥瑞的象征。
  龙年到了,愿大家这些龙的子孙、龙的传人,龙年大吉、龙腾虎跃,痛饮黄龙、飞龙乘云,龙行虎步、大展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