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流感高发季节,应该如何预防?
时间:2024年03月15日
来源:吐鲁番日报
冬春交替,气温变化剧烈,流感患者人数较多,当患者出现发烧、咳嗽、流鼻涕乃至头疼、肌疼、关节酸痛等类似流感症状时该怎么办?
当得知同事、家人得了流感,又该怎么办呢?
如果患者除了打喷嚏、流鼻涕症状外,还出现以下几种情况要当心可能是患上了流感:
1.发烧快、烧得高,体温39℃以上,吃退烧药都难退烧;
2.状态差、头痛、全身酸痛、乏力,幼儿表现为精神萎靡或异常烦躁;可能会有呕吐、腹泻等症状;
3.其他家庭成员、亲密接触的同学或同事有相似症状。
流感高发季节应该如何防
1.疫苗接种。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以显著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推荐60岁及以上老年人、6月龄至5岁儿童、孕妇、6月龄以下儿童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慢性病患者和医务人员等人群,每年接种流感疫苗。
2.药物预防。药物预防不能代替疫苗接种,只能作为没有接种疫苗或接种疫苗后尚未获得免疫能力的重症流感高危人群的紧急临时预防措施。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正确使用奥司他韦等神经氨酸酶抑制剂药物。
奥司他韦等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对绝大部分流感病毒敏感,且在感染早期(症状出现后48小时内)使用可有效减少严重并发症。
3.一般预防措施。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手段,主要措施包括:增强体质和免疫力,勤洗手,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咳嗽或打喷嚏时用上臂或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应及时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应及早就医并居家休息;学校及托幼机构要强化晨午检、因病缺勤登记制度、通风消毒等措施,发现流感样病例短期内异常增多,应向教育行政部门和当地卫生部门报告;慢性病患者、老年人、婴幼儿等高危人群要减少或避免参加集体活动。
预防流感的误区
1.多喝水预防流感。多喝水虽然对身体有好处,但喝再多水也是没法预防流感的。
2.吃维生素C可以防感。有研究证明,长期吃维生素C可能缩短感冒的病程,但不论直接吃橙子还是口服维生素C,都不能预防流感。
3.用醋熏蒸能杀。没有研究证明,熏醋可以起到预防流感的作用。只是人们在潜意识和习惯上认为,室内醋味很浓,会有“安全感”。但如果家里有呼吸道敏感、有患哮喘的孩子和老人,熏醋还很有可能诱发患者的呼吸系统疾病。
4.板蓝根等抗病毒药预防。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板蓝根可以预防流感。
5.擅自吃其他抗病毒药或抗生素。药不对症不仅不治病,还可能起反作用,一定要及时就医,遵照医嘱,合理用药。
得了流感又该怎么办呢
1.及时就医。流感病毒引起的症状相对普通感冒要严重很多。因此,患者一定要关注病情变化,高热、全身乏力、剧烈咳嗽都是症状加重的征象,一定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发热门诊就医。
2.做好防护。患者就医时应佩戴口罩防止患者间相互感染。和患者密切接触的医务人员、陪护人员也必须戴口罩,以防被感染。
3.避免去人流聚集处。尽量减少与他人接触,避免和传染源接触是保护自己的最佳手段。在不得不外出的情况下,大家也应当避免到人多的地方去或者远离正在咳嗽的人。
4.药物预防。目前市场上使用的预防流感的药物有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类药物(奥司他韦、扎那米韦等)和烷胺类药物(含有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等药物)。然而,大量数据表明,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类药物对流感病毒有效,而各类烷胺类药物已经对流感病毒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