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4 版:文化周刊·时代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文化润疆中“润”字之拆解

时间:2024年03月28日     来源:吐鲁番日报
 
  ■邓赞松

  在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中,文化润疆是最关键、最基础的一环,是内聚民族团结、外塑中国形象、铸就文化辉煌的重大工程,更是丰富新疆各族人民精神世界,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的具体举措。
  文化润疆“润”是路径,我们在深入开展文化润疆时要在“润”字上下功夫。只有通过“润”在潜移默化之中不断浸润新疆各族人民的心灵,久久为功,才能提升新疆各族人民的整体文化涵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疆新实践。
  那么我们具体该如何理解“润”字呢?
  “润”字经过拆解可以分为“氵”“门”“王”三个部分,各个部分都有着独特的意义,在开展文化润疆进程中都有着特殊的含义。
  一、“氵”:水善万物,润物无声
  “氵”是指“水”。水,是世上最美的东西,是滋润万物生命的源泉。“上善若水,厚德载物”(《老子》)寓意水在万物之中是最柔软、品性最好、力量最无穷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道德经》)说明了水具有滋养万物生命的德性,能使世间万物得到它的滋润,且水又心甘情愿停留在最低洼、潮湿又令人嫌弃的地方而不与万物争利。虽然水不与世间万物相争,但世间万物都离不开水,而且水具有强大的力量,常能以柔克刚、以静制动、以弱胜强。
  春风化春雨,润物细无声。在推动文化润疆的进程中,水一样浸润新疆各族人民的心灵,沁入到每个人的心田深处。杜甫的著名诗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对“润”进行了生动形象的描述,要求我们在开展文化润疆的过程中要巧妙把握“润”中“氵”无声无形、无时无处的特点,在潜移默化中如同春雨滋润万物般悄然无声、不知不觉地让文化浸润新疆各族人民的心灵,而不是用“一刀切”“强迫式灌输”“暴风骤雨”等急功近利的方式。
  二、“门”:门内一家,团结奋斗
  门,顾名思义,就是房屋的出入口的遮挡物。一般来说,一扇大门内所居住的通常是一家人,即门内一家,而一家人是最亲近、最团结的。俗话说:“团结一心,其利断金。”充分说明了只有家庭和睦才能万事兴隆。毛主席也曾说:“团结一致,同心同德,任何强大的敌人,任何困难的环境,都会向我们投降。”告诫我们只要团结奋斗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
  “门”在文化润疆中则意指新疆各族人民是“一家人”。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党中央结合新疆实际提出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总目标,确立了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团结稳疆就是其中重要战略之一,也是“润”字中“门”所寓意“一家人”团结发展的必然要求。扩大“门”的范围则意指全国各族人民是“一家人”,“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要求民族团结,共同奋斗实现梦想。党的二十大报告主题明确指出要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号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形成共创强国业、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再扩大“门”的范围则意指“天下一家”,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倡导“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天下大同理念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致力于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不管是全疆、全国还是全天下同为一家,都体现了“润”字中“门”的真谛。
  “门”中的一“点”更是寓意着位于祖国西北的新疆是我国向西开放的门户,在新时代国家向西开放的总体战略部署中新疆是一个重要的支点,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22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指出:“新疆不再是一个边远地带,而是一个核心区,是一个枢纽地带。”可见,习近平总书记已把新疆局部对外开放战略纳入到了国家向西开放的总体战略布局当中。所以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将推动中华文化不仅滋润新疆各族人民,还将通过丝绸之路从新疆更好走向世界。
  三、“王”:王者之道,以文化人
  “王”字笔画为三横一竖,表示天地人相贯通,而能够贯通天地人、促进三者和谐发展的人才能称之为王。秦代以前“王”是指天子、君主,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是最高权力的象征。而“王道”现指正确的道路、方法,在古时候,“王道”也可理解为治理天下之道,纵观历史可知,治理天下的方法有很多,但真正长久有效的王者之道应是以文化人。古语“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易经》)就是要求通过注重伦理道德实现以文化人,使人的言行举止合乎文明礼仪。
  “王”在文化润疆中则意指中华文化。“王”在“润”字中居于核心位置,可见在文化润疆中,中华文化是核心,是文化自信的力量源泉。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经久不衰,为新时代推进实现强国大业、实现中国梦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自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尤其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增强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社会主义文化;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等。在新时代新征程,我们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就要以中华文化为主线、主体、主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支撑,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做到以文化人、以文建信、以文培元,让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根植在新疆各族人民的心灵深处。
  2022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指出要以增强认同为目标,推进文化润疆。这个增强认同关键就是增强文化认同,认同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新疆各族人民在长期社会实践中所积累的优秀文化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要求我们传承和发展好新疆各地各民族优秀文化,用好用活现有优秀文化资源,挖掘潜在沉睡的文化资源,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滋养新疆各族人民,推动各族人民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不断促使新疆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形成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疆新实践的强大合力。
  开展文化润疆,事关党和国家发展全局,事关新疆工作总目标的实现。所以,我们既要从战略全局高度统筹谋划,也要从新疆具体实际精准考量,更要正确理解“润”的真正含义,明白为什么润、润什么、用什么润、怎么润的问题,从而增强文化自信,实现“五个认同”,更好建设美丽新疆。
   (作者单位:中共吐鲁番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