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吐鲁番博物馆探寻丝路文化
时间:2024年05月16日
来源:吐鲁番日报
佛寺林立,僧尼众多。”陈爱峰介绍,这段丝路友谊佳话就是例证。
距今约2400万年的吐鲁番美丽巨犀化石、有2300余年历史的葡萄藤……穿梭吐鲁番博物馆各个展厅,像一次时空穿越之旅,甚至能与2500多岁“高龄”的萨满巫师干尸“打个照面”。
“吐鲁番出土的文物很生动,有很多反映市井生活的文物实物。看到它们,就仿佛穿越到了那个年代的生活场景。”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的研究生宋珂欣说,以前是通过文献资料了解吐鲁番的文物,这次近距离观察,感觉文物一下就“活”了。
让文物说话,让历史发声。吐鲁番博物馆搭设多种高科技数字化设备,包括全息投影、AR增强现实、3D触控交互等,科技赋能让历史更生动。
在多媒体展示柜前,游客可以与《六屏式列圣鉴训图》壁画中的画像互动,这幅出土于唐代高昌官员墓室的大型壁画,用六幅人和物的图画,表现君子待人处事的要求。
壁画左起第一个是“欹器”,即古代盛水盛酒的器皿,“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告诫人们物极必反。接下来4幅人物画像分别是“玉人”“金人”“石人”“老者”,表达儒家入世的人生境界和一个人从少年到老年的处世哲学。
陈爱峰介绍,这幅壁画蕴藏典故丰富,包含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充分说明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的交流交融,既推动新疆各民族文化的发展,也促进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形成。
漫溯于展馆的回廊,吐鲁番千载岁月逐帧掠过,一件件精美文物连接过去与现在,丝路文化在博物馆里精彩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