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铺开诗意的长卷
——中国生态地学诗派新疆生态诗歌汇展
时间:2024年07月29日
来源:吐鲁番日报
我在吐峪沟等你
■胡红拴
时至伏日,热,火焰山下的鼓手
身处烈焰的腹地,大峡谷塑定山的险峻
历史文化的交汇地,峡谷风光
丁谷,独特的西部画卷,清境奇幽
谷北口,坐落着苏贝希文化的圣像
一刀切开的火焰山
色彩分明的山体岩貌,莫不是
大自然端出的西瓜为我等解暑
山峰之险,山色之美,清溪秀水
烈火中悠然的峡谷诗路
我喜欢千佛洞中残存的壁画
《西州图经》的画面
佛乐飘飘,佛坐胡床,丁谷寺
这部轻轻打开的史书,向南,再向南
那条古老宁静的小河
黄黏土的文化,一排排窑房的文字
桑葚节上,我看见了阿依古丽
热瓦普的乐调,月亮,轻盈的舞姿
胡红拴,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副主席、诗歌委主任,《新华文学》主编。中国作家协会第十届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十一届广东省鲁迅文学艺术奖评委。
吐鲁番之谜
■赵腊平
天寒地冻的时候,常常想起
那个橄榄球一样的盆地,拥有
火焰山,沙窝里可以烘烤鸡蛋
石头上烤熟的面饼,远在天边
却依稀可闻,香味在空气中飘逸
沿着阿拉山沟口向东,西部风情
荡漾到了东边的七角井峡谷西口
在交河故城,车师古道驼铃声声
故城高昌旌旗在望,饮马坎儿井
鲁克沁,木卡姆的韵味历久弥新
地层是一个空间巨大的U盘
隆起、断裂,喜马拉雅山的撞击
四面环山,像一个巨大的花环
吐鲁番的格局被安排得井然有序
艾丁湖被层层包裹,演绎众星捧月
在“火洲”圣城品尝几串葡萄
任梭梭麻黄或红柳迎风招展
冰火两重天,“风库”凉风清爽
美酒下肚,“艾则勒”格律诗脱颖而出
火焰山的沟谷,深藏有关芭蕉扇的传奇
赵腊平,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囯地质作家协会主席,《地质文学》主编。
透心甜凉的泉水
■胡 伟
西部的土地哦,还有想象不到的泉水
过去森林植被不好的日子
辫子一般的泉水又细又短
那苦涩的泉水断断续续流到燥热的心里
延续着焦渴的生命
每一滴比黄金还要贵
如今生态已经发生质的变化
清澈的泉水整天咚咚咚咚
从高山上敞亮地流向土地
西部的土地,如一个优秀的产妇
盛产了吃不完的杏、葡萄、梨、瓜
还有大米
西部的土地不再像从前那么单纯粗犷
在细致的地方,春色也美,夏天也欢
秋天硕果累累
就是皑皑白雪的冬天,泉水还是那么温热
如待喝的佳酿
胡伟,中国林业文联生态作协副主席,《生态文化》杂志主编。
霍加狓最后的回望
■华 海
黄昏时分,林莽深处的秘境
霍加狓在夕阳余晖中留下最后的眼神
它的瞳孔中倒映密林的变迁幻象
那熟悉而又陌生的家园,只剩斑驳绿色
稀疏的叶丛间,它警惕地张望远方
那里曾是族群奔跑嬉戏的草原
如今却被钢铁的森林步步进逼、蚕食
寂静的大地,似乎听见它渐弱的心跳声
紫褐的皮毛交织神秘纹理
四足踏过光阴的曲线,蹄印深深
荒野留下独特的气息,霍加狓轻轻转动
它的长颈,眼神流露不舍的眷恋
最后的回望,凝结在苍穹之下
那是一个名字,也是一种呼唤
华海,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生态诗歌倡导者。已出版《当代生态诗歌》《华海生态诗抄》《红胸鸟》《蓝之岛》等多部生态诗集和评论集,入选《百年新诗百首解读》《写作教程》等教材。
新疆谣曲
■马 行
是谁,把天上两块宝石放大成天山和昆仑
又是谁,将尘世一粒粒黄沙
堆积成塔克拉玛干
再让雄鹰
托起蓝色的苍穹
千年啊一瞬
汉唐的云彩,掠过了雪峰
一瞬啊千里
那正在驶来的,又是谁的卡车
哦,还能有谁,闪闪发光
把落日收藏
还能有谁,高高在上
把星星点亮
马行,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石化作家协会副主席、SGC2107勘探队名誉职工、驻队作家,参加第17届青春诗会。地理文学践行者。著有诗集《地球的工号》等。
从一首歌开始,靠近吐鲁番
■杨章池
小溪从天山上来,
曲折蜿蜒,琤琤琮琮。
故事从波音中来,
散板空灵,手鼓奔放。
姑娘的思念从1987年来,
依然那么新鲜,明快。
明明是在讲爱恋,却传达着
一个时代的——
光明,蓬勃,向上,向前:
吐鲁番的葡萄熟了,
阿娜尔罕的心儿醉了。
我爱这葡萄藤一样环绕,
以及它所证明的神迹:
火洲是用火打造的洲,
风库是盛满风的仓库,
风风火火,一条闪耀着,
丝绸之光的大道,
从这里接通了古今。
杨章池,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作家协会第七届、八届委员会委员,高级编辑。著有诗集《失去的界限》《小镇来信》。
葡萄沟的歌声
■邓醒群
耳边响起了那支动人的歌
《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永恒的旋律
如春风细雨,让葡萄沟的每一颗葡萄
每一片叶子,都有着一个响亮的名词
山河,在一首歌中壮美,辽阔。流淌的河水
神性的沙子,滋润着一寸寸土地。葡萄
在一首歌中走向成熟,包裹着葡萄沟的秘密
诱惑着,过客欲罢不能的向往
在苍茫的时光弥漫。我闻到了来自远古的
味道,高远的天空星星点点。葡萄
是大地乌黑的眼睛,献给人类的珍珠
熟悉的歌声,带我走进葡萄沟。心中的浮尘
被迎面的风轻轻地吹散
从一颗葡萄中品尝到
生活的底色。余生
我不再去追问活着的意义
邓醒群,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现代作家研究会理事,河源市作协副主席。作品散见多家报刊,出版诗集、散文集8部。
向 往
■刘国莉
晨曦温柔地拂过山巅
天山静谧如画
微风轻吟
在云端边缘编织着梦
我的心似迷途却勇敢如飞鸟
在无垠的天际翱翔
渴望触碰那心中最向往的彼岸
林间小径,绿意轻拂
是大自然最细腻的笔触
白云般的羊群悠然漫步
引领我步入那神秘的深处
梦中,我邂逅吐峪沟
蓝得深邃如夜空
白得纯净似初雪
我愿化作那葡萄藤上的一串串果实
在阳光下轻摇
散发着让人沉醉的甘甜
刘国莉,河北省南皮县人。主要从事期刊出版,文艺传播研究。作品发表于《人民日报》《诗刊》《星星》等报刊。作品入选多个选本。多次获奖。著有诗集《雪的世界我来过》等。现为《渤海风》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
夏牧场
■王江江
阳光所到之处,是我们之间的界碑
山坡的另一面,有远方归来的骑士
江水翻滚。云雾缭绕在树丛之中
孩子们骑着马跑了过来
像是闯入记忆中那匹脱缰的马
多年前,我抱着马头
它曾经看起来是那么高大
跟在后面的牧羊犬
又让我想起那只猎犬
我们也曾在雪地里面,不停地奔跑
我们在北方不停地奔跑
那时候我轻声一唤它的名字
它就跑了过来
大风吹起马鬃,我们行走
和着风的节奏
一只鹰展开双翅的瞬间
雪水从它飞过的山顶融化下来
毡房上的云纹,绽放在草原的腹地
云连起来又分开
人们来过了,又离开
我们不必捡拾地上的金币
我们有雪和阳光就已足够
王江江,《中国绿色时报》编辑,青年作家、诗人。
古 树
■黄官品
遮天蔽日的树冠下
爬满层层叠叠苔衣的腰身板
犹如城墙崖壁,立于一座石山前
天地间,昭示春天
看看摸摸那种活着的感觉
比石硬,比山老
枝繁叶茂,像天空密集的云彩
太阳般的花朵,比星辰遥远
比尘埃近
集聚枝头的风声,填不满的
沟沟壑壑,遍地草木的欲望
贪婪的乌云,浑浊的江河,喧嚣的尘埃
在古树面前,都被一一清空归零
黄官品,从事新闻工作,高级编辑。近年来,在《南方文学》《延河》《诗选刊》《诗林》《草堂》《江南诗》《诗歌月刊》《星星》《诗刊》等刊物发表诗歌。
又见沙漠
■王富祥
一望无际的大漠黄色。屏住呼吸的大海
身体里的泪水风干了
波浪搁浅在地平面上,只剩下
干涸的躯体
有一种热情扑面而来
我深陷其中,常常迷失自我
这里缺水
但不缺波澜。每次相遇,我心里
都情感起伏……黄沙起跌,碰撞着岸
王富祥,四川都江堰市人。有诗散见《文艺报》《诗刊》《星星》等上百家报刊。有诗入选《2022年中国新诗排行榜》等50多种选本,出版诗集《越过夏天的地界》。获中华宝石文学奖、大地文学奖等。
艾丁湖的月光
■林 萧
海拔不能再低了
再低,体内的碱会失重
地平线上的尘埃会倾斜
在七月,热气腾腾的火焰山
试图将吐鲁番烘烤成哈密瓜干
艾丁湖将脉搏和心跳揽在怀里
痴痴地等待着你的归期
湖水不多不少
能照出你的容颜就好
骆驼刺和红柳交相辉映
荒漠中传来清澈的驼铃声
当繁华褪尽,夜色如水
你凝望着深邃的湖心
月光捧出洁白的盐
天山捧出晶莹的雪
林萧,青年作家、诗人。作品散见《诗刊》《星星》《诗选刊》《诗歌月刊》《诗潮》《青年作家》等刊物。著有诗集《红尘之外》、评论集《走笔北江》等。获雁翼诗歌奖、冰心儿童文学奖等奖项。
火焰山下清凉界
■沈汉炎
行走的意义,常常藏在
下一个脚印。布依鲁克河像一株
传说中的仙药,青蔓蜿蜒
先人的足迹拓印其上,依稀可寻
这些密码的尽头,定然结出了清凉世界
此时七月远未流火。老君的丹炉魔火咆哮
火焰山这条百里长鲸,早已肉落骨出断壑通红
被殃及的池鱼不会坐以待毙。向上无路
就向下沉潜,用一场豪赌,去赢得
那遁去的命数
——采葡萄的少女用一弯新月
将我摆渡。一条绳索横空,充满隐喻
串起北国版“以启山林”的故事
慰藉我。又有多少国度更迭,就有多少征夫泪
灌溉历史黄沙,长出信仰:三步内必有解药
就像有烈日,就有高山送来雪水绿洲
就像,火焰山下有葡萄沟
在新挖出的土房前,种下彩虹
在串串密实的珠玉上,笑看新生活
向着成熟渐变的颜色
沈汉炎,1984年生于福建诏安,现居广东东莞。青年作家、诗人。诗歌作品散见于《福建文学》《特区文学》《牡丹》《海峡诗人》《文学与人生》等文学期刊和多种诗歌选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