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1 版:要闻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从“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的华丽蜕变

——吐鲁番葡萄产业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之二

时间:2024年08月12日     来源:吐鲁番日报

  8月8日,木纳尔社区种植户热西丁·木尼甫在自家的葡萄园里摘葡萄。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明先 摄
  □□  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加帕尔 张明先

  8月8日,高昌区葡萄镇木纳尔社区种植户热依汗·艾山家的葡萄园里,一串串葡萄挂满藤架。在阳光的照耀下,红紫色的葡萄分外艳丽,让人垂涎欲滴。
  “今年,我家种的6亩新品种葡萄进入了盛产期,目前已销售60%左右,收入达到了7万元。”正在采摘葡萄的热依汗满脸笑容地说。
  热依汗一家种植葡萄已经30多年了,说起改种新品葡萄的事,她打开了话匣子。“以前,我们主要种无核白葡萄,由于种植面积大且品种单一,卖不上好价格。这几年,我们开始引进新品种葡萄进行试种,现在看效益很不错。”
  热依汗告诉记者,她家的葡萄园里现在有20多个品种的葡萄,除了保留一小部分无核白用来晾干,其他都改种美人指、夏黑、黑美人等品种。
  前来采购美人指葡萄的客商再努拉·买合木提说:“现在,市场上对美人指、新郁等葡萄的认可度高,需求量也比较大。听说这里有这些品种的葡萄,我就过来看看,准备采购一批回去销售。”
  热依汗一家引种新品种葡萄在我市并非个例。在高昌区亚尔镇新城西门村,该村村委会主任艾斯卡尔·买买提就是引种新品种葡萄的先行者。他率先引进全球红、深红无籽等优质葡萄品种,并通过自身示范带动全村60多户村民参与种植,实现了葡萄品种的多样化和种植效益的提升。
  “刚开始村民们不敢冒险,我就在自己的葡萄地里试种,成功后再在村里推广。全球红等容易种植,管理省工省时,适合规模种植,现在经济效益很好。”艾斯卡尔告诉记者,他家现在种植了3亩新品种葡萄,一亩的收入在1万元以上,一年能赚四五万元。
  “葡萄是吐鲁番宝贵的财富,我们不仅要把葡萄种好,还要不断进行尝试,让其在市场上更受欢迎。”艾斯卡尔表示,他将继续在新品种葡萄种植方面发挥作用,带动更多的种植户增收。
  目前,吐鲁番市葡萄种植面积63万多亩,产量达140多万吨,占新疆葡萄总产量的40%左右。面对如此体量的葡萄产业,如何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转型之路,成为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
  经过深入调研和科学评估,我市清醒地认识到,只有不断引进和选育适合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新品种葡萄,从“一枝独秀”转变为“百花齐放”,才能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保持竞争力,实现农民增收和葡萄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这些年来,我市根据市场需求和品种特性,大力实施葡萄品种改良,引进了一批适合吐鲁番气候、土壤等条件的葡萄新品种,增加了鲜食、制干、酿酒等多用途葡萄品种的种植面积,进一步推进葡萄品种结构调整,使得葡萄种植布局更加科学。
  走进位于鄯善县园艺场的自治区葡萄瓜果研究所葡萄基地,25亩的品种资源圃里有580余种葡萄生长,其中包括该研究所选育出来的50余个品种(系)。
  该研究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些葡萄品种只有部分会留存进行培育推广,其余的成为新品种的母本或父本,用来选育更多新品种,为葡萄种植户和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
  近年来,该研究所先后引进巨峰、里扎马特、红地球、火焰无核、无核白鸡心、克瑞森无核等品种葡萄进行适应性栽培,并对自主选育出的新葡1号、新郁等新品种葡萄在全疆进行推广种植,特别是新郁已成为全疆主要栽培的大颗粒品种。
  “无核白鸡心、火焰无核、无核紫、黑美人、波尔莱特、新郁等葡萄品种的推广,进一步丰富了我市的葡萄品种,也为农民增收提供了新路径。”市林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童振荣说。
  为推动葡萄产业高质量发展,我市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今年,全市计划整村推进6万亩葡萄架式改造,完成1万亩葡萄品种改良和42座葡萄科技示范园、4万亩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同时,印发了《吐鲁番市2024年葡萄品种改良示范工作方案》,对葡萄品种改良进行资金支持,每亩补助1200元。目前,全市已完成葡萄品种改良10958亩,鲜食、制干、酿酒等葡萄品种多样化种植结构正在逐步成型。
  一花独放不是春。未来,随着新品种的不断引进推广和种植技术的改良提升,吐鲁番葡萄产业必将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百花齐放”的盛景将在火洲大地持续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