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分散的景区景点和旅游资源串成线、集成团、连成片,着力解决文旅产业“小、散、弱”的现状,实现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与“大旅游”产业建设发展相适应。优化产品供给,推动文旅产业供给侧改革,深入实施景区优化、资源盘活、服务提质工程,“一景区一方案”丰富体验场景、迭代更新产品、拓展综合功能,打造文化遗产游、民俗风情游、西游文化游等20条精品旅游线路,不断壮大精品景区集群。提升旅游环境,增强宾至如归满意感,推出18条旅游服务质量提升措施,大力推行“微笑服务”“首席质量官”“标杆服务员”制度,让广大游客在吐鲁番吃得可口、住得舒适、行得顺畅、游得开心;维护诚实诚信安全感,健全旅游投诉处理和服务质量监督、惩戒机制,依法惩处扰乱市场秩序、影响市场公平竞争等违法行为,树立“热情、好客、实在”城市形象;深化富民惠民获得感,鼓励引导更多群众参与旅游农业、休闲农业、特色民宿和餐饮业,带动旅游相关产业就业超8万人。
促进消费升级,丰富更有吸引力的文旅业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吐鲁番扎实推进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建设,积极发展多元业态,拓展旅游消费载体,构建更加广阔泛在的文旅空间。改革“门票经济”,推出A级景区“一次购票、终身免费”优惠政策,倒逼市场主体做精产品、做优服务,衍生开发葡萄、沙漠、星空等旅游产品,打造更多体验式、交互式、沉浸式的消费场景,使更多“头回客”变为“回头客”。繁荣“演艺经济”,深入推进吐鲁番歌舞团改革,组建火洲演艺文化公司,传承发展吐鲁番木卡姆、纳孜库姆、吐鲁番民歌、麦西热甫、鼓吹乐等“吐鲁番五部乐舞”,创排大型舞剧《吐鲁番的葡萄会唱歌》、大型实景演出《夜·楼兰》等演艺精品,打造“演艺+旅游”融合型产品。培育“夜游经济”,系统开发高昌不夜城、西域风情不夜城等一批夜游项目,拓展夜游交河、夜游高昌、夜品葡萄沟、夜行坎儿井、夜读苏公塔、博物馆奇妙夜等一批夜间主题活动,打造了葡萄沟风情街区、库木塔格景区等国家和自治区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吸引游客放慢脚步深度体验。发展“节庆经济”,创新“月月有节”品牌,以杏花节打响“新疆旅游第一春”品牌,持续办好桑葚节、交河马拉松赛等63项节赛活动,以节引流、做旺人气。特别是在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大力支持下,2024年自治区旅发大会在吐鲁番成功举办,这次大会影响力大、带动力强、后续效应明显,极大提升了吐鲁番知名度、美誉度,必将推动吐鲁番文旅走向更高层次、更大平台。
吐鲁番是文化资源大市,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在文化润疆、旅游兴疆上发挥更大作用、作出更多贡献。我们将坚定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按照自治区党委部署,用好成功承办自治区旅发大会的长尾效应,不断提升吐鲁番文化影响力、旅游吸引力、业态供给力、产业竞争力,奋力谱写好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