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4 版:文化周刊·人文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

寒 露

时间:2024年10月09日     来源:吐鲁番日报
 
 
  ▲秋色 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谢懂飞 摄
 
  基本信息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七个节气,秋季的第五个节气。斗指辛,太阳到达黄经195°,在每年公历10月7日-9日交节。寒露,是深秋的节令,干支历戌月的起始。寒露是一个反映气候变化特征的节气。进入寒露,时有冷空气南下,昼夜温差较大,并且秋燥明显。
  寒露以后,北方冷空气已有一定势力,中国大部分地区在冷高压控制之下,雨季结束。受冷高压的控制,昼暖夜凉,白天往往秋高气爽。从气候特点上看,寒露时节,南方秋意渐浓,气爽风凉,少雨干燥;北方广大地区已呈现冬天景象。寒露传统习俗主要有赏枫叶、吃芝麻、吃螃蟹、饮秋茶等。
  历史渊源
  寒露,是干支历酉月的结束以及戌月的起始。夜晚,仰望星空,会发现代表盛夏的“大火星”(心宿二)已西沉。寒露后,太阳高度继续降低,气温逐渐下降。寒露与白露节气时相比气温下降了很多,寒生露凝,因而称为“寒露”。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此时气温较“白露”时更低,露水更多,昼夜带寒意。
  在中国民间,有“露水先白而后寒”之谚言,其意为经过白露节气后,露水从初秋泛着一丝凉意转为深秋透着几分寒冷的“白露欲霜”。关于寒露的谚语还有:“寒露过三朝,过水要寻桥”,指的就是天气已带寒意,不能像以前那样赤脚蹚水过河或下田了。
  寒露期间,人们可以明显感觉到温差变化。从洁白晶莹的露气转为寒冷欲凝,生动地反映出气温的不断下降。随着寒气增长,万物也逐渐萧瑟。
  民间习俗
  寒露节气,我国北方地区已呈深秋景象,白云红叶,偶见早霜,南方也秋意渐浓,蝉噤荷残。因为寒露节气因接近重阳节,登高   登高、吃花糕
  众所周知,重阳节登高的习俗由来已久。由于重阳节在寒露节气前后,寒露节气宜人的气候又十分适合登山,慢慢的重阳节登高的习俗也成了寒露节气的习俗。登高寓意“步步高升”“高寿”。九九登高,还要吃花糕,因“高”与“糕”谐音,故应节糕点谓之“重阳花糕”,寓意“步步高升”。
  寒露赏菊、饮菊花酒
  寒露到来的农历九月又称菊月,是菊的月份。和大多数春夏盛开的花不同,菊花是反季节的花,越是霜寒露重,越是菊花开得最艳丽的时节。寒露与重阳节接近,此时菊花盛开,为除秋燥,民间有饮“菊花酒”的习俗,这一习俗与登高一起,渐渐移至重阳节。菊花酒是由菊花加糯米、酒曲酿制而成,古称“长寿酒”,其味清凉甜美,有养肝、明目、健脑、延缓衰老等功效。
  观红叶
  寒露时节到香山赏红叶早已成为北京市民的传统习惯与秋季出游的重头戏。秋风飒飒,黄护叶红。寒露过后的连续降温催红了京城的枫叶。金秋的香山层林尽染,漫山红叶如霞似锦、如诗如画。
  斗蟋蟀
  白露、秋分和寒露,是北京、杭州等地市民斗蛐蛐儿的高潮期。蛐蛐儿也叫促织,一般听见蛐蛐儿叫就意味着入秋了,天气渐凉,提醒人们该准备过冬的衣服了,故有“促织鸣,懒妇惊”之说。
  秋钓边、吃母蟹
  寒露时节是钓鱼的好时节,气温下降,鱼儿游向水温较高的浅水区觅食,就显得更加馋嘴贪吃,易上钩、易钓获。俗话说“西风响,蟹脚痒”,寒露时节雌蟹卵满、黄膏丰腴,正是吃母蟹的最佳季节,等农历十月以后,最好吃的则要轮到公蟹了。
  寒露吃梨、吃芝麻
  寒露到,天气由凉爽转向寒冷。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四时养生理论。这时人们应养阴防燥、润肺益胃。梨和芝麻是寒露节气中最好的水果和食物。于是,民间就有了“寒露吃梨吃芝麻”的习俗。
  另外,寒露时天气对秋收十分有利,还有一些农事习俗,如农谚说:黄烟花生也该收,起捕成鱼采藕芡。大豆收割寒露天,石榴山楂摘下来。寒露蜜桃属北方晚熟桃品种,成熟期在寒露前后,故名“寒露蜜桃”。
  起居养生
  《诗经》里讲:“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这里说的九月是农历九月,此时天气转凉,正是人体阳气收敛,阴精潜藏于内之时,应该及时添加衣物,谨防感冒。所以养生的重点要注意日常保健、养阴防燥、润肺益胃。
  足部保暖
  常言道:“寒露脚不露。”寒露过后,气温逐渐降低,因此市民不要经常赤膊露身以防凉气侵入体内,每天晚上可以用热水泡脚,使足部的血管扩张、血流加快,减少下肢酸痛发生,缓解疲劳。
  适时添衣
  寒露过后,天气寒冷,市民要注意防寒保暖,逐渐增添衣服。俗话悦“春捂秋冻”,秋天适度经受些寒冷有利于提高皮肤和鼻黏膜耐寒力,但要注意防寒保暖,防止“冻”出病来。
  早睡早起
  寒露过后昼短夜长,自然界中的“阳气”开始收敛、沉降。此时便是人们保养阳气之时,因此,人们的起居时间也应当做相应调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就有“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的论断,就是告诉人们秋季养生的道理。
  养阴防燥,可“朝盐晚蜜”
  寒露是热与冷交替的秋季的开始,秋燥是让人烦恼的一件事。预防秋燥,从养阴防燥、润肺益胃方面入手。“朝盐晚蜜”可及时补充人体水分,还起到润肺、养肺的作用。
  养胃
  秋天气温渐渐变凉,而胃肠道对于寒冷刺激非常敏感,因此,寒露以后的养生特别要注意养护好自己的胃部。首先要注意保暖,入秋以后要特别注意胃部保暖,适时增添衣服,夜间睡觉要注意盖好棉被。
  适量运动
  秋季是运动锻炼的大好时机,可根据个人情况选择不同的运动项目进行锻炼,长期坚持可增强心肺功能。散步、爬山等都是很好的选择。
  扫除抑郁
  由于深秋气候渐冷,日照减少,风起叶落,常会勾起凄凉之感,使人们情绪不稳,易于伤感。因此,保持良好心态,宣泄积郁之情,因势利导,培养乐观豁达之心,这也是秋季养生保健不可忽略的一点。     (据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