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2 版:综合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时间:2024年10月17日     来源:吐鲁番日报
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强坎儿井的保护与利用工作,通过建立完善的保护管理体系、成立专门的保护机构以及制定严格的保护规划和管理制度,积极开展坎儿井的修缮、疏通和监测工作,确保其正常发挥灌溉功能。截至目前,我市累计投入近1亿元,加固维修坎儿井165条,还有45条坎儿井即将启动修缮。同时,我市还充分利用坎儿井资源,建成4家以坎儿井为主题的旅游景区,向国内外游客系统展示坎儿井的原理结构、开挖技艺、文化内涵以及其中蕴含的生态智慧,让更多游客了解坎儿井的文化和历史。
  生态治理 保护“吐鲁番之肺”
  《吐鲁番市艾丁湖湿地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10月1日起正式施行。《条例》的出台让吐鲁番的湿地保护工作有了法律依据,将进一步推进艾丁湖湿地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艾丁湖位于吐鲁番市高昌区,是中国陆地最低点。资料显示,1909年水面达230平方公里。此后水面不断萎缩,逐渐演变为季节性湖泊。上世纪80年代至本世纪初,曾三度全年干涸。
  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我市全面推进生态环境领域改革,持续加强对艾丁湖的生态治理。2013年以来,我市积极开展《艾丁湖生态保护治理规划》编制工作,原来流域内14条河流仅有1条补给艾丁湖,现已增至4条。我市实行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加大地下水超采区治理力度,实施了全市63万亩葡萄高效节水工程。同时,各级政府部门先后投资了12.15亿元实施艾丁湖流域生态保护治理项目,使原本即将干涸的湖面逐步恢复到目前的50万平方米,达到建立监测站以来的最大面积。
  如今的艾丁湖吸引八方游客纷至沓来。一年四季,游客垂钓会友、欣赏美景、露营野炊,尽情体验滑冰的刺激与乐趣。现在艾丁湖流域内的芦苇、骆驼刺等植被多达29种,脊椎动物增加到23种,已绝迹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尾鹞和鹅喉羚再次出现,多年未见的白鹳、黑鹳、天鹅又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