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3 版:丝路视窗·社会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用实际行动诠释民族团结内涵

——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庞欣

时间:2024年11月12日     来源:吐鲁番日报
 
 
  庞欣辅导资助的孩子学习。 (图片由本人提供)
 
  ■■  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马建山 郑团长 通讯员 钱维栋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在我们身边就有这样一个人,他一直坚持帮助别人,31年从未停歇。他就是鄯善县公安局特警大队教导员、三级高级警长庞欣。
  与8个贫困家庭结对认亲,贴心照顾9名孤寡老人,资助43名孤儿和贫困学生上学,为汶川、玉树地震灾区捐款……从警31年以来,庞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深厚内涵,谱写了一曲动人的民族团结赞歌。
  9月27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352个模范集体、368名模范个人受到表彰。庞欣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
    43名孩子的“警察爸爸”
  “庞爸爸,我给您看看这次的考试成绩单。期末考试,我取得了全校第八名的好成绩!”6月24日,庞欣的手机屏幕亮起,是他资助的一个孩子发来的消息,字里行间洋溢着激动与自豪。看着这个消息,庞欣倍感欣慰。他给孩子转了200元钱作为奖励,并嘱咐她努力学习,实现人生梦想。
  庞欣第一次资助贫困学生,要从1999年说起。当时,鄯善县东巴扎回族乡有一个家庭,夫妻俩先后去世,留下两个不满10岁的孩子,由爷爷奶奶抚养。姐姐叫马香,弟弟叫马星,因为经济困难,两人面临辍学的困境。
  “无论如何也得先让孩子上学。”庞欣和妻子商量后,决定以“一名警察”的名义匿名为两名孩子捐款。
  很快,学校就收到了两张署名“一名警察”寄来的汇款单。之后的每个月,汇款单都如期而至。孩子的老师和亲属都很想知道“一名警察”是谁?在邮局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他们找到了庞欣。庞欣义务助学的善举,就此“曝光”。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庞欣一直照顾着姐弟俩,为他们撑起了一片蓝天。
  毕业后,马星从事工程行业,马香成了企业财务人员,日子过得蒸蒸日上。
  马星说:“没有‘警察爸爸’的帮扶,就没有我和姐姐现在的幸福生活。”
  姐弟俩不知道的是,他们的“警察爸爸”还以同样的方式,资助着许多与他俩境遇相似的孩子。这些年来,庞欣以“一名警察”的名义,匿名为43名孤儿和贫困学生捐款捐物,帮助他们完成学业。他和孩子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成了他们口中念念不忘的“警察爸爸”。
    孤寡老人的“警察儿子”
  1993年,庞欣从武警部队退役后进入鄯善县公安局,成了一名人民警察。就在这一年,他走上了扶贫助困之路,开始书写自己的大爱人生。
  这些年来,庞欣不仅资助了43名学生,还先后照料过9位孤寡老人,并为其中5位老人养老送终。
  1997年,庞欣在单位附近多次见到一位老人,衣衫破旧、步履蹒跚。经过了解,老人叫斯维坦姆·阿不都拉,是一名聋哑人,丈夫去世、无儿无女,住在一间破旧房子里,靠邻居接济生活。庞欣决定担负起照顾斯维坦姆的重任,不再让老人挨饿、受冻。此后,他经常来到老人的住处嘘寒问暖。冬天,他给老人拉来一车煤,将炉火生得旺旺的;夏天,他又上门在窗户上钉上窗纱,防止老人被蚊虫叮咬。
  在庞欣的操持下,斯维坦姆的房子被重新粉刷,米面油和棉衣药品定期送到家里。寒来暑往,春去秋来,庞欣和斯维坦姆用常人无法明白的手势交流,感情越来越深。
  2003年,72岁的斯维坦姆离世后,作为“儿子”的庞欣带着妻子给老人操办了丧事。
  “这些年来,多亏了‘警察儿子’的照顾。他自己身体也不太好,还一直帮助我们,我心里特别感激他。”提起庞欣,居住在鄯善镇育才路社区的袁义珍老人眼睛湿润了。
  十几年前,庞欣偶然从在社区工作的战友口中得知,袁义珍独自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女儿和年迈的老母亲,日子很艰难。他特意前去看望老人,并安慰道:“袁妈妈,您放心,从今往后,您的事就是我的事。”
  搬进新房、领取低保金……这些年,庞欣答应帮助袁义珍的事,一件都没落下。每逢传统节日,他都会带上米面油和羊肉去看望“袁妈妈”。如今,庞欣还一直在资助老人的两个外孙女上学。
    “亲戚”敬佩的“巴特尔”
  临近中秋节,鄯善镇双水磨社区居民热西旦木·买提尼亚孜特意去地里摘了一大筐葡萄,准备给“巴特尔”送去。
  庞欣是蒙古族,被他帮助过的“亲戚”总是喜欢叫他“巴特尔”。在蒙古语里,“巴特尔”是英雄、好汉的意思。   “在我帮助过的人中,感情最深的就属热西旦木大姐了。”庞欣说。
  2004年,庞欣调到鄯善县公安局双水磨派出所工作,认识了热西旦木。热西旦木的丈夫因病去世后,留下两个未成年的女儿和数万元债务。大女儿热孜万古丽有听力障碍,小女儿阿依夏木古丽营养不良、身体瘦弱,家庭的重担全都压在了热西旦木一个人身上。
  了解到热西旦木家的困境后,庞欣当即决定帮助这一家人走出困境。就这样,庞欣和热西旦木一家结成了亲戚。
  这些年,虽然庞欣几次调动工作,但始终关心着热西旦木一家的生活。如今,在他的帮助下,热西旦木住进了新房子,生活越来越好。她的两个女儿也已结婚生子,有了幸福的家。她们每次回娘家时,总会给庞欣打电话,邀请他去做客。
  “‘巴特尔’特别好,和我的亲弟弟一样!已经十多年了,他一直在帮助我们。现在,他又在资助我的外孙女上学,我们一家都非常感激他。”热西旦木说。
  在扶贫助困的道路上,庞欣与8个困难家庭结对认亲。他用心用情,帮助“亲戚”走出困境,成了大家敬佩的“巴特尔”。
  更令人敬佩的是,在援助灾区、抗击疫情和慈善捐款中,庞欣的身影也从未缺席。
  2008年5月,他以“熟悉的轨道”的名义匿名向汶川地震灾区捐款3000元;2010年4月,他又以“一名警察”的名义匿名向青海玉树地震灾区捐款2000元;2020年初,湖北武汉发生新冠肺炎疫情,他通过新疆红十字会捐款1万元;他连续7年将最后一个月工资上交特殊党费;他为公安英烈守护计划捐款1000元……
  31年来,庞欣用自己的善举,温暖着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在火洲大地唱响了民族团结之歌。他先后多次被评为自治区、吐鲁番市、鄯善县民族团结先进个人,并获得“最美新疆人”“感动新疆人物”等称号。2022年,他入选第一季度“中国好人榜”,并获评全国“最美退役军人”。
  是什么样的精神动力,让庞欣扶贫帮困至今从未停歇?他说:“我是一名人民警察,更是一名共产党员,帮助困难群众,是责任也是使命。我要当一颗‘石榴籽’,紧紧地与各族群众‘抱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