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韩洁 谢希瑶
潘洁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深刻阐明抓好改革这项系统工程需要处理好的四对关系,其中明确指出“要坚持改革和开放相统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引领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的同时,始终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在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中不断深化新时代我们党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更好地把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持续注入强劲动力、指明前行方向。
改革和开放相辅相成
绘就壮阔发展新画卷
坦桑尼亚的蜂蜜、阿富汗的手工艺品、马来西亚的鲜果榴莲、欧美大企业的新材料新技术……刚刚闭幕的第七届进博会,吸引全球129个国家和地区约3500家展商跨越山海前来赴约。按年计超800亿美元的意向成交额创历届新高,尽显中国大市场魅力。
“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中国着眼于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习近平主席立足当前、擘画长远,宣示中国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决心。
进博会是中国以高水平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生动例证,见证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
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之所以取得历史性伟大成就,改革和开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是重要原因。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将“必须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列为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之一。
“改革必然要求开放,开放也必然要求改革。”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明改革和开放的内在统一关系。
扩大开放是深化改革的重要动力——
11月1日,《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4年版)》正式施行,全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限制措施由31条减至29条,其中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实现“清零”。
开放扩大了,改革动力才更足,改革效果才更好。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全面履行承诺,以扩大开放促机构改革、法律修订、削减关税。
持续办好进博会、广交会、服贸会、消博会等国际经贸盛会,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制定外商投资法,高质量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党的十八大以来,开放新机制加快建设,推动国内重点领域改革攻坚,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开辟发展新空间筑牢基础。
深化改革为扩大开放提供制度保障——
今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意见》,提升外籍来华人员支付便利性。随着各方面努力打通堵点,仅上半年就有超500万入境人员使用移动支付,同比增长4倍。
改革到位了,开放能力才更强,开放空间才更大。
发布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持续落实“稳外资24条”,发布《促进和规范数据跨境流动规定》,出台《公平竞争审查条例》……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性进展,深层次改革与高水平开放协调互促,制度优势不断转化为治理效能,为经济发展不断开辟新空间。
今天的中国大地上,改革与开放彼此激荡,铺展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壮丽画卷:
经济总量从2012年的53.9万亿元攀升至2023年的逾126万亿元,制造业总体规模连续14年位居全球第一,5G通信领跑全球,国产大飞机实现商飞,区域重大战略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拔节生长,海南自由贸易港扬帆起航……
大潮奔涌,改革开放又到继往开来的历史关头。
5月22日,山东日照港。习近平总书记驻足码头岸边,宣示中国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决心:“我们应当坚定一种信念,中国的改革开放之路一定可以成功。”
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
打开改革发展新天地
海关原产地证书可“一键下单”办理,厦门到金砖国家货运航线可实现“通关+物流”一体化服务……今年9月,厦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金砖国家服务专区正式与企业见面,迈出制度型开放新步伐。
“今天,抓改革开放,无论深度还是广度,都比过去要求更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