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4 版:文化周刊·时代
/下一版
[
查看本版大图
]
守正创新,让文化遗产“活”得更生动
看古人“事死如事生”
养螃蟹 种桑树……一起解锁沙漠的N种可能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2024
2025
2026
2027
2028
2029
2030
年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月
2024年12月02日
>>
04版: 文化周刊·时代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养螃蟹 种桑树……一起解锁沙漠的N种可能
时间:2024年12月02日 来源:吐鲁番日报
▲水库里可养螃蟹。
▲大芸种植基地。
▲红柳地。
▲种植的大芸。
▲姑娘穿艾德莱斯绸做的衣服翩翩起舞。 (央视新闻客户端)
秋风起,蟹脚痒,爱蟹星人狂喜,速速下单几斤大螃蟹。但你可能不知道,这些膏美黄肥的螃蟹,竟然来自一个干旱的地方——塔克拉玛干沙漠。
沙漠里的螃蟹从哪儿来?跟阳澄湖的螃蟹味儿有什么不同?桑树也能长在沙漠里?一起跟随记者,看看她在沙漠里有哪些奇遇和发现。
总台记者王音棋:可能很多人想象不到,在沙漠里还能有这样一片面积达到3000亩的水面。这是和田地区策勒县的一个平原水库,它的水主要是来自雪山融水,可以用于当地农业补充灌溉任务,而且今年在这个水库里面还多了一样宝贝。螃蟹,而且螃蟹的个头还真不小。
策勒县螃蟹养殖户陈淮:沙漠里的很多水库,都是闲置的,除了灌溉任务,没有发挥其他的作用。沙漠里的水,矿物质元素也比较丰富,所以我们想的就是综合利用。把螃蟹养起来,还能带动当地水产业的发展,还能带动当地就业。
从适应新环境的螃蟹到勤劳的养蟹人,荒芜的沙漠其实蕴藏着无限生机,蓬勃的生命力无处不在。
总台记者王音棋:我现在来到了一大片红柳地。大家都知道红柳有防风固沙的作用,但是您知道吗?在它的底下还藏着一件宝贝。走,跟我一起寻宝去。
和田县英艾日克乡乡长阿不力克木·亚力坤:我们的宝藏就藏在红柳边上,沙子下面。这叫大芸,又叫肉苁蓉,有活血、加强免疫力的作用。它是寄生植物,寄生在红柳的根上。
总台记者王音棋:一、二、三、四,这些就是我刚刚的战利品。依托着红柳的种植,村民们种大芸能够增加一份经济收入,这也是在防风固沙的同时,能够让村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
和田县英艾日克乡乡长阿不力克木·亚力坤:去年我们整个英艾日克乡平均是260公斤左右一亩地,我们去年的产值是5400公斤,我们有将近400户在发展红柳大芸产业,每户平均下来可以增收6万块钱。
英艾日克乡地处沙漠边缘,乡长说,眼前这成片的红柳地,以前可是望不到头的沙地。十几年前,乡里开始尝试种植红柳嫁接大芸,随着村民们尝到甜头,越来越多农户参与进来,全乡大芸种植面积从最初的200亩扩大到如今的2.22万亩。
总台记者王音棋:我手上这条漂亮的丝巾是新疆的特色——艾德莱斯绸。艾德莱斯绸的织染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项目,制作这条丝巾所用的桑蚕丝是来自新疆本地的,喂给蚕宝宝吃的桑叶也是来自本地的。这儿的桑树长什么样?一起去看看。
和田桑树种植户贾亚磊:这个品种统称为蛋白桑。它耐旱、耐寒、耐盐碱,根系非常发达,根上部分和根下部分的比例基本上是1:1。它利用发达的根系去吸收地下水,极大增加了它在沙漠里存活的可能性。从刚开始我们种的那块沙土地,再到这片地,它的土壤性质已经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就证明蛋白桑改良土壤的效果是非常好的。
长在沙漠边的桑树看似脆弱,实则坚韧,以强大的根系深深扎根在这片土地里。与沙共生的人们种桑养蚕、缫丝纺织,做成的传统的艾德莱斯绸服饰大多颜色艳丽,穿上这样的衣服,生活自然不会黯淡。
总台记者王音棋:和田人民凭借着自己的勤劳和智慧,面对沙漠这样的恶劣环境,创造了越来越多的可能性。在这座充满深厚底蕴又洋溢着满满活力的城市里,人们热爱生活,载歌载舞。
上一篇
下一篇
[ 推荐好友]
[打印本页]
[收藏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