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版导航 |
各版导航
|
视觉导航
|
标题导航
|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
年 |
|
月 |
|
|
时间:2024年12月06日
来源:吐鲁番日报
新疆把握能源资源这个最显著优势,聚焦国家所需、自身所能,围绕油气、煤炭、矿产、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持续释放产能,推动资源就地转化,积极建设特色优势产业集群。 新疆油气生产当量连续3年居全国首位;原煤产量从2021年的3.21亿吨,增长到2023年的4.59亿吨。 在哈密,总投资1700亿元的能源集成创新基地项目落地开工,打造国家煤制油气战略基地。 在和田,世界级超大型的和田火烧云铅锌矿加快开发,开辟当地发展新赛道。 …… 以最大优势塑造最强支撑,新疆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产业发展之路。 看新疆,年内新能源发电量首破千亿千瓦时,前三季度竞争性出让部省两级探矿权163个,收缴矿业权出让收益同比增长45.44%,支撑自身发展成效持续显现。 望全国,“疆电外送”第三通道哈密—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新疆段全线贯通,第四通道电源项目在若羌开工建设,“疆煤外运”突破1亿吨,服务国家全局能力不断提升。 今年,蓬勃发展的新疆文旅,跻身产业集群序列之首。新疆在更高层面、以更大力度推动文旅产业做优做强,力争实现全年接待游客3亿人次目标。 构建新疆特色优势现代化产业体系,最根本的要靠科技创新。习近平总书记“越是欠发达地区,越需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论断发人深省。 抱着不甘落后、奋起直追的决心,新疆连续召开科技创新大会,强力推进科技创新工作。 怀柔实验室新疆基地、天山实验室等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落地投运;阿克苏阿拉尔国家高新区、克拉玛依国家高新区成功创建;一批高层级院士专家引进新疆,100亿元人才发展基金撬动人才资源…… 2023年,新疆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911家,同比增长四成。《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4》称,新疆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排名较去年提升三个名次,成为“西部创新转型的典型”。 三 今年11月,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一周岁”。 新疆自贸试验区自设立起,就承载着改革探索的使命。 全疆首只境外债发行、首批企业营业执照颁发、全国首趟中欧直达快运跨里海TIR车辆发出、“丝绸之路经济带法务区”揭牌……全国最年轻的自贸试验区快马加鞭、拔节生长。 一年间,新疆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任务已落地实施和取得阶段性成效84项,企业总数达29119家,新设外商投资企业90家。今年1—10月,实现进出口总额1456.96亿元。每一个数字的跳动,都意味着新疆改革创新的一次加力。 改革,是破解新疆突出问题、开创工作新局的关键一招。实现改革上的突围,首先要求思想上大解放。 新征程上,新疆面临新形势新机遇,迫切需要新理念新思路。全疆上下从改革发展稳定的方方面面入手,摒弃惯性思维,破除固化模式,在破旧局、开新局上用功发力。 从1000亿元到2000亿元,新疆用15年时间实现了外贸规模翻一番,但到2023年突破3000亿元仅用了1年。 这无疑是新疆持续发挥特殊区位优势的结果。究其根源,离不开全疆上下解放思想、积极作为。 新疆把向西开放作为培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围绕打造亚欧黄金通道和向西开放桥头堡的战略定位,推动开放机制、理念、模式等各方面持续革新。 自治区党委主要领导率团出访中亚五国,新疆代表团脚步踏遍中欧、中东、东南亚、南美、南非,主动拥抱世界。 与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两国举行三方会谈,成功举办中乌地方合作论坛、中国—亚欧博览会等一系列重大活动,全球“朋友圈”越来越大。 新疆与中亚等周边国家的交流合作空前紧密,与世界上许多国家联系历史性增多,国际合作的果实越结越多。今年前10月,新疆外贸进出口总值3627.9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增速居全国之首。 水之变,是新疆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最为生动的实践之一。 自治区党委以全新视野、系统思维管水用水,组建水资源管理委员会和专家委员会,统一管理全疆水资源,打破兵地分割、流域区域多头管理的水资源管理格局,从节水、蓄水、调水、增水四个维度重塑治水格局。水和这片土地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深刻变化。 与2021年相比,今年新疆灌溉多供水65亿立方米,水库多蓄水72.1亿立方米,生态多补水45.8亿立方米。水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支撑力明显增强。 在水资源的保障下,2022年、2023年新疆粮食增产量分别占全国增量的五分之一、三分之一以上,2024年预计增产28.2亿斤。14亿多人赖以生存的中国饭碗里,装上了更多新疆粮食。 新疆一盘棋,南疆是“棋眼”。做活“棋眼”,既需要力度上的加强,更需要理念上的转变,打破常规、特事特办,举全疆之力支持南疆发展,破解突出问题和体制机制障碍。 设立专项资金,推动各方面资源力量向南疆倾斜、向基层倾斜; 加快南疆地州在能源资源领域攻坚突破,叶城—皮山区块油气勘探开发有序推进,和田和克州战略性矿产资源开发蹄疾步稳,环塔克拉玛干区域光伏治沙实现一举多赢; 推动南疆五地州实现本科教育全覆盖,多措并举提高南疆群众收入水平; …… 塔河荡清波,瀚海展新颜。广袤南疆,日渐迸发出蓬勃的活力。 四 坚持以凝聚人心为根本,是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重要原则。 新疆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的主线,推进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无论是一家三代接力守边的巴依卡·凯力迪别克被授予“人民卫士”国家荣誉称号,还是助人为乐不求回报的克州“党徽大叔”,或者脱口而出“我们是中华民族”的喀什少年,根植于内心深处的民族团结自觉,是天山南北随处可见的风景。 丰富的历史文物,承载着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码,也连通着新疆有形有感有效推进文化润疆的通衢大道。 对喀什市莫尔寺、吐鲁番市西旁景教寺院等一批遗址展开考古挖掘,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西域都护府博物馆等一批文博场所,通过对实物实景实事的挖掘阐释,中华文化在新疆铺展成最厚重的底色。 最是文化润人心。 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铺陈各族青少年精神底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新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思想根基更加牢固。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中国新疆民间艺术季等一系列文艺活动精彩呈现,央视春晚“新疆8分钟”惊艳世界,电视剧《我的阿勒泰》全网热播。“新疆风”引起广泛共鸣,说到底是中华文化底蕴的有力托举,是新疆各民族团结友爱、和谐美好的情感打动人心。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要推动发展成果惠及民生,凝聚人心,千方百计促进各族群众增收致富、安居乐业。 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支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拓宽就业增收渠道; 结合“十件民生实事”,推进一大批民生工程,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大抓教育,推进青少年“筑基”工程,用好西部计划志愿者等力量,充实南疆教师队伍; 2023年,19个援疆省市投入援疆资金170亿元,80%以上向民生、基层倾斜; …… 收入多起来、生活富起来、心里亮起来,新疆各族群众在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中,“五个认同”不断增强。 一年又到尾声,新疆铺满收获。 依法治疆深入人心,团结稳疆凝聚人心,文化润疆丰盈人心,富民兴疆赢得人心,长期建疆顺应人心。回望来路,我们坚信,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不仅诠释着当下新疆的万千气象,更将引领新疆在中国式现代化宏阔实践中行稳致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