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寻梦火云谷(资料图)。 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健
摄
|
|
基本信息
大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1个节气,冬季的第三个节气。斗指壬,太阳到达黄经255度,交节时间为每年公历12月6-8日。大雪节气是干支历子月的起始,标志着仲冬时节正式开始。大雪是反映气候特征的一个节气,大雪节气的特点是气温显著下降、降水量增多。
“雪”是水汽遇冷的产物,代表寒冷与降水。大雪节气是一个气候概念,它代表的是大雪节气期间的气候特征,即气温与降水量(气象上将雨、雪、雹等从天空下降到地面的水汽凝结物都称为“降水”)。大雪节气与小雪节气一样,都是反映气温与降水变化趋势的节气,它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
历史渊源
大雪是反映气候特征的一个节气,气候要素包括降水、气温、光照等,其中降水是气候一个重要因素。节气大雪的到来,意味着天气越来越冷,降水量增多。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大雪,十一月节,至此而雪盛也。”因“雪”是寒冷的产物,代表寒雨天气,这节气的特点是气温显著下降,强冷空气往往能够带来雨或雪。“大雪”名称是个比喻,反映的是这个节气期间气候变化,寒流活跃气温下降、降水增多,并不是表示这个节气期间下很大的雪。但是大雪节气之后,天气会越来越冷,下雪的可能性大增。
节气意义上的“大雪”与天气预报中描述降雪量的“大雪”无必然联系。大雪节气是一个气候概念,它代表的是大雪节气期间的气候特征。而天气预报中的“大雪”是指降雪强度较大的雪。气象学上规定:下雪时能见度很差,水平能见距离小于500米,地面积雪深度等于或大于5厘米,或24小时内降雪量达5.0~9.9毫米之间的降雪称为大雪。
民间习俗
■腌肉
“小雪腌菜,大雪腌肉”,大雪节气一到,家家户户忙着腌制“咸货”。腌好后挂在朝阳的屋檐下晾晒干,以迎接新年。窗台晾晒的腌肉、香肠等,都是记忆中不变的“年味”。
■进补
“冬天进补,开春打虎”,冬令进补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新陈代谢,使畏寒的现象得到改善。此时宜温补助阳、补肾壮骨、养阴益精,萝卜、枸杞、羊肉、红薯、红枣等可以适量多吃一些。
■观赏封河
“小雪封地,大雪封河”,北方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自然景观,南方也有“雪花飞舞,漫天银色”的迷人图画。到了大雪节气,河里的冰都冻住了,人们可以尽情地滑冰嬉戏。
起居养生
虽说“大雪”是更加严寒的节气,但对健康非常有益。大雪后更多的降雪可以净化空气、防止传染病的流行。若补养得当,来年就能有更坚实的身体去抵抗疾病侵扰。
■宜早眠晚起
冬日阳气肃杀,夜间尤甚,要“早卧迟起”。早睡以养阳气,迟起以固阴精。大雪时节,万物潜藏,养生也要顺应自然规律,在“藏”字上下功夫。
出门注意防风防寒,不要着凉。也不能过度取暖,背部不宜艾灸,以免阳气耗散。
起居调养宜早眠晚起,并要收敛神气,特别在南方要保持肺气清肃。早晚温差悬殊,老年人要谨慎起居,适当运动,增强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
■增苦绝咸,静摄以迎初阳
大雪是进补的上好机会,但不可太过或乱补,尤其燥冬,用性味温润的补品为好,以助阳气生发。如果平时就是阴虚、湿热、痰湿体质,这个冬天可能会不大好过了,稍补就生内火:皮肤干燥、口腔溃疡、便秘……
还好,白萝卜可消食祛痰癖。好东西吃得多,吃下去用不完就上火生痰了,萝卜这时候就要用上。生吃清热化痰,熟食益脾顺气。特别是吃多了补品上火时,一杯白萝卜汁效果是最好的。
■保持精神良好
冬天易使人身心处于低落状态。改变情绪低落的最佳方法就是活动,如慢跑、跳舞、滑冰、打球等,都是消除冬季烦闷,保养精神的良药。
(本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