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旧数字报
微信 朋友圈

01版:要闻

02版:要闻

03版:综合

04版:专版

返回 2025年01月29日

吐鲁番人的春节

吐鲁番日报      2025年01月29日     
  又是一年新春到,吐鲁番各族群众通过举行丰富多彩的民俗及节庆活动,一起体验民俗、观赏美景,热热闹闹过新春。
  吐鲁番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各民族共同开发建设了这块美丽的热土。多民族迁移融合与多种文化交流汇合,构筑了博大精深、宽容多彩的吐鲁番绿洲文明。据文物专家考证,早在千年前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吐鲁番就有了吃饺子的习俗。另外,剪纸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之一,让许多人意想不到的是,我国最早的剪纸实物竟出自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中。出土的剪纸不仅保存完好,而且画面均匀、线条流畅,完全可以和现代民间剪纸艺术相媲美。说明1500年前,饺子与剪纸在那个年代里已经将吐鲁番人的“年”扮靓。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符号,是延续数千年的传统节日,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如今,一些传统文化的保留营造了吐鲁番浓浓的年味,春节文化的表现形式与社会意义也不断丰富。
  最能体现年气的便是家家户户备年货,走进商场、市场,到处人头攒动的购物场面,人们把迎春的喜悦和对新年的希望,装进大包小包的年货里。各族群众纷纷购买红灯笼、中国结和春联等新年饰品,到处张灯结彩,红红火火的喜庆景象,将浓郁喜庆的“中国年味”氛围拉满的同时,也让吐鲁番各族群众提前感受到了春节的仪式感。特别是看着寓意美好的春联,就像看着新的一年红红火火的日子。
  节日期间,社火巡游迎新年,舞狮锣鼓庆贺新春;歌舞表演奏响时代音符,燃爆这片热土的新春氛围。雕刻、刺绣、柳编……民间艺人还将古老技艺带到年节现场,传统的文化记忆被赋予当代的审美内涵重回现代生活,让吐鲁番人喜上眉梢。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过年写春联、贴春联,最能显示春节的文化含义了。家家户户门上贴上大红的春联,这辞旧迎新的传统习俗,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华夏乃礼仪之邦,我国一向注重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春节期间,吐鲁番各族群众走亲访友,不断加深了解、密切感情,度过美好的节日。
  近年来,吐鲁番人的年过得越来越富足,过年方式也不断变化。从登门互访,到电报、电话拜年再到视频拜年;从贺卡传情到传呼机、短信沟通,如今又兴起了微博、微信晒幸福;给压岁钱从现金红包到互联网红包……无论用何种方式,不变的是真挚的情谊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
  “百世岁月当代好,千古江山今朝新。”吐鲁番的年,让各族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人们咀嚼浓郁的年味儿、感受文化的魅力,拥抱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