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作为我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省区,拥有16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约占我国陆地面积的六分之一。传统印象中,新疆气候干旱、降水稀少、生态脆弱。然而,过去三年里,新疆的粮食种植面积却累计增加了882.5万亩,占全国增量的34.8%;粮食产量累计增加量更是超百亿斤,占全国增量的25.1%,成为全国粮食产能增量最多的省区。
“我国有14亿多人口,粮食安全必须靠我们自己保证,中国人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习近平总书记对粮食安全问题念兹在兹,心怀牵挂。2022年7月,在新疆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兵团农业机械化程度高,农业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条件好,在粮棉油、果蔬生产等方面优势明显,要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方面发挥更大作用。202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做好“三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严守耕地红线,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
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近年来,自治区牢牢把握新疆在国家全局中的战略定位,坚决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把保障粮食安全摆在突出位置,着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通过科学规划、统筹发展,新疆农业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遥远的祖国西北角正在崛起一座“西部粮仓”。
万顷良田屯边疆
一场寒潮袭来,天山南北千里皆白。广袤的麦田也披上了银装,孕育着丰收的希望。
2024年,新疆粮食总产466亿斤,位居全国第十三,粮食单产524.8公斤/亩,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30公斤,位居全国第一;粮食种植面积较上年增加202.9万亩,占全国增量的38.6%,增量居全国第一。
“2025年新疆力争粮食产量再增加10亿斤。”2025年1月召开的新疆两会上,新疆农业部门再次提出粮食生产新目标。
新疆粮食持续高产丰收的底气从何而来?答案来自一望无际的原野上。
新疆土地辽阔,耕地面积约1.06亿亩,在全国排名第五位,人均耕地面积超过4亩,为粮食生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这里拥有充足的光照时间、较大的昼夜温差等独特的自然气候条件,为农作物生长创造了得天独厚的环境。以玉米生产为例,由于新疆光照充足、气候干燥,部分地区玉米株数每亩可以达到8500株,产量潜力巨大。“在新疆投资建设一亩高标准农田,其产量相当于其他省份的两亩。”新疆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李晶说。
管好用好水资源。在依靠灌溉发展农业的绿洲地区,“水”是农田的命脉,有水就有地,有水就有粮。为把有限的水资源管好、用好,新疆2023年便成立了自治区党委水资源管理委员会,从全区层面统筹分配利用水资源。
2024年新疆继续加大水资源科学高效调度,坚持节水、蓄水、调水、增水统筹发力,科学优化配置水资源,累计农业供水560.08亿立方米,较上年多供3.12亿立方米,不少缺水休耕地得到复耕复种。
高标准农田建设持续发力。近年来,新疆耕地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极大改善,过去的“低产田”“细碎田”变成了如今的“吨粮田”“滴灌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