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2 版:综合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伊犁—吐鲁番国家植物园计划保存植物超5000种

时间:2025年03月05日     来源:吐鲁番日报

  王喜勇查看引培植物生长情况。
  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讯(文/图 记者 谢懂飞 朱福平)“伊犁—吐鲁番国家植物园建成后,对保护植物多样性、修复生态系统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2月28日,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吐鲁番沙漠植物园副主任王喜勇说。
  2023年,国家林草局会同有关部门联合印发《国家植物园体系布局方案》,在已设立2个国家植物园基础上,再遴选出14个国家植物园候选园纳入空间布局,新疆伊犁—吐鲁番国家植物园位列其中。近日,《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美丽新疆建设的实施意见》发布,提出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推进伊犁—吐鲁番国家植物园创建。
  目前,伊犁—吐鲁番国家植物园总体概念规划(2022—2035)已完成编制。根据规划,该植物园将围绕植物迁地保育、科研、科普等核心功能建设,计划通过建设保育温室等设施,收集保存植物物种超5000种,目前,伊犁园区已收集植物1954种,吐鲁番园区依托1972年建成的吐鲁番沙漠植物园(占地150公顷),保存了沙拐枣、柽柳等荒漠植物577种。到2025年底,两园区计划分别扩增至3200种和800种,并建设五大试验示范区及特色专类园;2026年6月前将完成基础设施完善及物种收集目标;至2030年,两园区总保存物种预计突破5000种,同步推进资源开发利用及数字化平台整合。
  “该植物园的创建,不仅是新疆生态屏障建设的重要举措,更是践行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的关键行动。”王喜勇表示,该植物园建成后,大量珍稀濒危和本土植物得以迁地保育,种群数量将逐步增加,可有效保护物种和遗传多样性,稳定生态系统。在生态修复方面,通过研究和培育适宜植物品种,为干旱半干旱区生态修复提供技术和物种支持,改善区域生态,减少荒漠化,提升土壤肥力和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随着创建工作有序推进,这片土地上的“绿色奇迹”将为全球干旱半干旱区生态治理提供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