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念回首处,步步是灵山
■吐鲁番市实验中学高三5班 王 婷
时间:2025年04月02日
来源:吐鲁番日报
唐僧师徒跋涉十万八千里,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获真经。但真正让《西游记》成为传世经典的,不是灵山上的经卷,而是火焰山下师徒共担的灼热,通天河畔携手踏浪的剪影。正如冯骥所言“取经路比灵山更重要”,孙悟空顿悟“心性至诚即灵山”,这些智慧启示我们:人生的价值不在终点的奖杯,而在跋涉时丈量出的精神刻度。
那些最终登上灵山之巅的勇者,真正动人的从不是胸前的勋章,而是衣襟上凝结的霜雪与血痕。当动画导演饺子抵押房产创作《哪吒之魔童降世》时,他在工作室啃了整整十年泡面,将剧本修改了六十六稿,观众记住的不只是最终冲破天际的票房数字,更是他如夸父逐日般在低谷中奔跑的身影。科技创业者王兴兴研发四足机器人时,实验室的灯光照亮过九百多个深夜,测试失败的零件堆积如山。正是这些被汗水浸透的日夜,最终托举起中国机器人登上世界舞台。这些新时代的取经人用足迹印证:生命的光辉不在终点的桂冠,而在攀登时滴落的汗珠折射出的七彩虹光。
人生路上更有未能抵达终点者,但他们在跋涉途中早已完成了精神的朝圣。苏轼三度贬谪,从黄州到儋州,在瘴疠之地开荒办学,把“九死南荒吾不恨”的绝唱刻进历史岩层。凡·高在阿尔勒的麦田里与星月对话,生前仅卖出一幅画作,却用燃烧的笔触在《星空》中镌刻永恒。海明威笔下的老渔夫搏斗八十四天只拖回鱼骨,但“人可以被毁灭,不能被打败”的宣言,让失败化作人性的丰碑。这些未抵灵山的行者启示我们:真正的圆满不在终点的经卷,而在追寻时与苦难对话的每个瞬间。
阿尔卑斯山径的木牌上镌刻着“慢慢走,欣赏啊”,这六字箴言恰是对功利时代的温柔抵抗。陶渊明放下五斗米,在“采菊东篱下”的悠然中邂逅南山;王维独坐竹里馆,于“明月来相照”的寂静里参透禅意。若只顾追逐终点,怎能听见山涧与清风的私语?怎能看见荆棘丛中绽放的野蔷薇?生活本非竞速赛道,而是需要驻足品味的山水长卷。当我们淡化对结果的执念,才能在跋涉的褶皱里发现星辰闪烁。
灵山从来不是地理坐标,而是心灵的道场。饺子的泡面碗里沉淀着十年光阴,苏轼的竹杖芒鞋丈量过整个北宋,凡·高的《向日葵》在阿尔勒的烈日下永不凋零——这些都在诉说永恒的真理:生命的桂冠不在山巅的奖台,而在攀登时被汗水浸透的脊梁;人生的真经不在终点的经匣,而在取经路上被月光照亮的初心。愿我们都能以朝圣者的虔诚踏上征途,让理想在跋涉中生根,在攀登时绽放。
(指导教师:吐鲁番市实验中学 姚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