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鲁番胜金口石窟将首迎游客
时间:2025年04月04日
来源:吐鲁番日报
洞窟左右甬道与后室前半部分壁画保存较好,地面曾铺青砖。壁画残片上的人物肖像,柳叶眉、丹凤眼、樱桃小嘴,是典型的中原人物形象。中心柱正面基坛上有5个莲花座,其中主尊基座为六边形莲花座,莲瓣绘有风格各异的花卉图案,色彩绚丽。从基座残存泥塑判断,原本均有塑像。
2009年和2012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为配合新疆重点文物保护项目胜金口石窟抢险加固工程,先后对石窟进行了2次考古发掘,考古人员共发掘寺院2组、生活区1组、洞窟13座、居址27间。出土了约700件壁画残片,上百件文书残片,还有木器、陶器、绢画、织物等大批珍贵遗物。此外,还清理出灶、炕、踏步、门道等遗迹。
考古发掘明确,胜金口石窟始建年代约为公元5世纪,废弃年代约在公元14世纪,是“高昌石窟”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胜金口石窟考古发掘负责人吴勇说,出土资料表明,胜金口石窟内不仅具有鲜明的佛教艺术内涵,而且有摩尼教等其他宗教的艺术表现,彰显出吐鲁番地区多民族、多宗教兼收并蓄、互相融合发展的地方文化色彩。
2012年以来,国家累计投入2979万元实施5项文物保护和基础设施项目,为胜金口石窟对外开放创造了条件。
胜金口石窟中的多元文化印记,是丝绸之路文明交融互鉴的鲜活见证。它的开放不仅标志着这一石窟艺术瑰宝得到了系统修复和科学保护,从学术研究走向公众视野,实现了文化遗产的可持续传承。同时能让公众近距离感受到石窟艺术的魅力,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激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吐鲁番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副局长张勇说:“胜金口石窟对外开放,将有力促进吐鲁番文旅产业深度融合,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文化活力。”
胜金口石窟4月5日对外开放后将试运行3个月,试运行结束后,将正式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