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吹满头
胡芳艳
时间:2025年04月04日
来源:吐鲁番日报
农历二月,杏花当令。
杏花一盛开,春天就来了。
中国杏花看新疆,新疆杏花看吐鲁番。大部分地区仍春寒料峭,而吐鲁番,由于独特的自然地理气候因素,早已“春色满园关不住”了,是名副其实的新疆春天“第一站”。
一枝一枝杏花压满树梢,白的纯洁、粉的娇羞、红的热情,好一片雪海琼涛,争妍斗艳,香飘千里。杏花,用她的丹彩,唤醒了这世间最美的时节。
从神话到民俗,从风景到诗歌,杏花元素在中国文化里备受瞩目,多少文人墨客都愿意为它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山海经》记载:(灵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雘,其木多桃、李、梅、杏。这大概是有关杏树的最早记载之一。因与仙境的金玉、青色矿物同生于灵山,杏树自被记录之始,便沾染了一丝远古神韵。南宋马远曾作《倚云仙杏图》,写杏枝一段,杏花数朵,轻灵润秀,令人感受到超凡脱俗的美。
传说杏花花神是杨贵妃,也有人说是谢道韫。一个有羞花之貌,一个有咏絮之才,美丽与智慧并存,才情与容貌齐飞,世人对杏花神推崇备至。
《西游记》里的杏花仙子,生得青姿妆翡翠,丹脸赛胭脂,拈着一枝杏花,与唐僧诗词唱和:“上盖留名汉武帝,周时孔子立坛场。董仙爱我成林积,孙楚曾怜寒食香。雨润红姿娇且嫩,烟蒸翠色显还藏……”短短一首诗,前四句都是有关杏树的典故:汉武帝求仙访道,有人进献一枚山杏,后名为“武帝杏”;孔子游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此后,杏坛成了教育界的代称;道家名医董奉,不取钱物,只需重病愈者栽杏五株,轻者一株,十年时间,把一个医者的仁心染成遍山杏花,郁然成林;晋朝孙楚在寒食节这天用杏饼祭祀介子推。
一树杏花,道尽千古事,留与后人吟!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听尽了一夜的春雨淅沥滴答,明天一早,深幽的小巷便会有人叫卖杏花了吧?陆游在猜想,这带雨的杏花会被谁簪在鬓边呢?
如今的女孩子爱簪了一头的绢花,在古巷中打卡留念,殊不知,在唐代“簪花”风俗中,“杏园簪花”才是流传千古的雅趣。杜牧诗:“莫怪杏园憔悴去,满城多少插花人。”绮年玉貌,笑靥明媚,盛如杏花,古人的审美令人叹服。
在古时,会试在农历三月举行,考中则称“探杏”,殿试恰逢杏花盛开之时,杏花也因此被称为“状元及第花”。怪不得《红楼梦》第六十三回,写到抓“象牙花名签子”行酒令的情节时,探春“伸手掣了一根出来……众人看上面是一枝杏花,那红字写着‘瑶池仙品’四字,诗云:日边红杏倚云栽……”这“一枝杏花”,对应着贾探春不凡的气质,暗示她将来必得贵婿。真的是人生得意尽,莫忘杏花。
忽然想起汪曾祺的一句话,“如果你来访我,我不在,请和我门外的花儿坐一会儿……”停下来,感受人间草木的美好与温暖,多好。可以跟老屋门前的那棵杏树聊聊天儿,也可以来新疆,在千山万壑,花开成海中见众生、见天地、见自己。
去赴一场与花的约会吧,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