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3 版:丝路视窗·社会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季玉兰:一把剪刀,剪出非遗新天地

时间:2025年04月10日     来源:吐鲁番日报

  季玉兰指导爱好者剪纸。
  ■■  文/图 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字昂 刘宇杰

  40多年来,季玉兰手中的剪刀从未停歇。从童年时奶奶的剪纸启蒙,到如今成为非遗传承人,她用一把剪刀、一张红纸,剪出了吐鲁番的风土人情,也剪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剪纸的时候心要静,手要稳……”2月17日,记者在吐鲁番市文化馆的剪纸工作室见到了季玉兰。她一边向爱好者演示,一边讲解剪纸技巧。不到五分钟,一个活灵活现的“哪吒”便跃然纸上。
  季玉兰与剪纸的缘分始于童年。她回忆说:“奶奶的剪纸透过煤油灯的亮光,影子印在墙上,深深印在我的心里。”7岁时,她正式跟着奶奶学习剪纸。初学时剪得奇形怪状,但奶奶的鼓励让她坚持了下来。从简单的花草、动物,到复杂的团花,季玉兰越剪越熟练,剪纸的热爱也在她心中扎根。
  多年来,季玉兰把业余时间都献给了剪纸。她的作品以葡萄元素为特色,从“葡萄娃娃”到“楼兰姑娘”,主题丰富多样,被同行称为“葡萄剪”。她感慨:“对家乡的感悟越深,创作的欲望就越强烈。”2019年,她在葡萄沟景区开办了第一家工作室,创作了《楼兰姑娘》《葡萄娃娃》等系列作品,将葡萄、晾房等元素融入其中,展现家乡的风土人情。其中,《楼兰之韵》获得中国工艺美术协会2021“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赛金奖,让更多人了解到了吐鲁番剪纸的魅力。
  季玉兰对剪纸的热爱不仅体现在创作上,还体现在对剪刀的痴迷。她笑称自己“文具多”,收集的剪刀上百把,磨剪刀经验丰富。
  退休后,季玉兰将重心转向剪纸文化的传承教育。她定期到社区、学校、养老院授课,还前往各地调研采风,吸收民间精华。她说:“我希望让剪纸文化从民间中来,再回到民间中去。”如今,她已开办3个剪纸艺术工作室,带了10多名徒弟,义务培训上千人,并在网络平台分享作品。她自豪地说:“年轻的孩子们已经有了文化传承的意识,这让我更有信心。”
  57岁的季玉兰依然忙碌在剪纸的世界里。她用一把剪刀,剪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也剪出了对家乡的热爱。她希望用这门古老的艺术,感染更多人,让剪纸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