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席吐鲁番学研究生工作坊的青年学者开展考古文博研讨
时间:2025年04月15日
来源:吐鲁番日报
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讯(记者 买迪努尔 李卉芳)4月12日,“繁采扬华——第二届吐鲁番学研究生工作坊”在吐鲁番博物馆举行,来自全国高校及科研机构的硕博研究生一齐围绕吐鲁番学开展多维度学术研讨。在考古文献组专题研讨中,青年学者聚焦丝路考古、文化交流等议题,通过案例分析、学科交叉对话,为吐鲁番学研究注入新视角。
西北大学丝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刘秋彤以“丝路考古与游牧文明”为切入点,分享了其深耕吐鲁番的研究历程。她表示,硕士阶段起便专注于吐鲁番—哈密盆地遗存研究,博士阶段深入探索战国至汉代考古,吐鲁番的多元文化特质为丝路文明研究提供了独特样本。未来,她计划融合多学科方法,进一步分析出土文物与加强田野调查,助力吐鲁番学研究。
中国科学院大学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硕士研究生王若寒从木材考古视角切入,揭秘吐鲁番晋唐高昌公共墓群的文化交流密码。她表示,吐鲁番木材利用呈现“就地取材、因材制用”特征,但阿斯塔那墓群张定和墓出土的榆属漆木盘、巴达木墓群康氏家族墓地的中原产梳子等随葬品,经鉴定证实为非本地材质。“这些器物不仅是物质遗存,更折射出古代吐鲁番对中原文化的认同与情感联结。”
研讨会上,青年学者们依次从研究背景、方法及创新点等角度展示课题,现场互动环节提问热烈、点评精准。与会者围绕考古遗存分析技术、多学科交叉研究路径等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意见与建议。学者们认为,吐鲁番作为丝绸之路重镇,其考古遗存是解码文明交融的“钥匙”,需进一步整合文献、文物与科技手段,构建更立体的研究框架。今后将持续挖掘吐鲁番考古文献的多元价值,助力吐鲁番学研究走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