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2 版:综合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坎儿井水滋润千年藤

时间:2025年04月18日     来源:吐鲁番日报

  图1 鄯善县吐峪沟乡洋海夏村村民对葡萄高效节水管道进行检修维护。□加帕尔·沙它尔 摄 图2 在吐鲁番市高昌区亚尔镇新城西门村吐鲁番丝路明珠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加工车间内,工人们正在分装葡萄干。□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赵梅 摄 图3 吐鲁番市高昌区新城片区克孜勒吐尔社区葡萄地整齐排列。□谢懂飞 摄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赵梅

  春风拂过火洲大地,63万余亩葡萄藤在坎儿井水和现代灌溉技术的滋养下舒展新芽,绿意沿着天山南麓的戈壁绵延生长。
  吐鲁番,这座年降水量不足16毫米的火洲,却以甜蜜多汁的葡萄闻名于世,在干燥炽热的极端气候中孕育出甜蜜奇迹。
  从2300年前的葡萄藤标本,到国内最著名的葡萄产地,吐鲁番以葡萄为笔,向人们书写了一段跨越两千多年的时代传奇。
  传统种植的现代传承
  “新疆吐鲁番有个地方叫葡萄沟”,小学课文中的这篇《葡萄沟》让很多人知道了葡萄沟。“吐鲁番的葡萄熟了,阿娜尔罕的心儿醉了”,这首歌中描述的场景,更加激起了人们对这里的无限向往。
  吐鲁番的葡萄种植历史可追溯到2300年前。吐鲁番博物馆陈列着一枚洋海墓地出土的2300年前葡萄藤文物,其最大直径2.3厘米,藤上有5个芽节。它是目前国内发现最早栽培葡萄的标本。它的发现说明当时人们已经知道,葡萄的传播不是用种子,而是靠葡萄藤来进行无性繁殖。
  如今,2000多年过去了。每到春天,天气回暖,当地的葡萄种植户仍在延续传统的“起春藤”农事活动。把埋在土里越冬的葡萄藤挖出来整理上架,让它们重新发芽、结果。
  与此同时,吐鲁番依托水土光热资源优势,结合现代农业技术,推动葡萄产业加速发展。截至2024年,该市葡萄种植面积63万余亩,占全疆葡萄种植面积的45.1%,葡萄品种550多个,已经建成的葡萄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为34万亩。
  “我爷爷的爷爷就在这里种葡萄,我现在在这里边种葡萄,边直播卖葡萄。”3月30日上午,在吐鲁番葡萄沟景区的一处农家小院里,葡萄种植户吾买尔·热西提带着记者穿过院子侧门,来到自家葡萄园。一条条粗壮的葡萄藤盘绕成长廊,一直延伸到他家院落里。吾买尔抚摸着刚开墩不久的葡萄藤说:“以前葡萄熟了,自己去景区摆摊售卖。直播带货以后,合作社主动上门收购,葡萄两三天就运送到了上海、广州等地。”
  在葡萄沟景区,像吾买尔家这种传统种植葡萄的模式并不鲜见,这种葡萄架下的生活宛如“活态博物馆”,吸引着诸多游客前来参观体验。
  近年来,葡萄沟景区依托本地葡萄文化、民俗文化等优势,积极引导种植户从单一种植向旅游、民宿、餐饮等领域多点开花,一批葡萄种植户有了新的增收渠道。
  “吐鲁番葡萄架下的生活很吸引游客,我们曾结合小学课本里《葡萄沟》一文,设计了带着课本来旅行的研学课程。让游客来到农户家里体验葡萄采摘、晾晒等过程,品尝本地抓饭、手抓肉等特色美食。这一研学活动吸引很多游客走进葡萄沟。”葡萄沟景区一研学旅行基地负责人魏东说。
  葡萄种植需要大量用水。阿斯塔那古墓曾出土一件北凉时期的“葡萄派任行水官牒”,从这件文书文物来看,葡萄当时已经是高昌地区的重要物产,为了保证它的品质和质量,高昌郡会在特定时节专门派行水人员负责浇灌。
  如今,葡萄的传统灌溉模式已被现代滴灌技术取代。在葡萄沟的1万余亩葡萄节水智慧灌溉示范区,坎儿井与现代节水技术相互配合,共同为葡萄的种植保驾护航。
  从晾房到“云端”的跨越
  在葡萄沟景区,几乎随处都可以见到用于晾葡萄干的小房子。这种房子通常建在1至2米高的土台上,方便通风,还能缩短葡萄干的晾制时间。
  “以前交通不便、保鲜技术不成熟,葡萄丰收后,只能放在晾房里晾干。现在有了冷链物流,葡萄只需要两三天就能通过冷链货车送到全国各地。”吾买尔说。
  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群曾出土由鲜葡萄干化而成的葡萄干,年代为唐代。资料显示,唐太宗时期,有专人曾从吐鲁番往中原运葡萄,自此中原逐渐普及种植。
  很多人猜测,也许从那时起,古人就已经“发明”了把葡萄放入晾房制成干的智慧方法,并且通过骆驼商队,把吐鲁番的葡萄干等商品运送到几千公里以外的中原。
  如今,葡萄干产业向标准化、精细化发展。吐鲁番市葡萄产业发展促进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吐鲁番已有葡萄干加工企业68家。
  在高昌区亚尔镇新城西门村的吐鲁番丝路明珠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加工车间里,记者看见,这里的葡萄干从晾房出来到直接食用,要经过20道工序。该公司购置了葡萄干AI智能分选设备,能准确识别葡萄干中的杂质和劣质果;专业灭菌机,可有效解决葡萄干等各类果干的霉菌问题。葡萄干在这里要经过机器挑选、人工分拣、包装,才能发往各地。
  葡萄和葡萄干也从晾房走向了“云端”。在葡萄沟景区的一处院落里,吾买尔正在通过短视频向网友介绍新疆的干果。“能够借助互联网直播平台把吐鲁番的葡萄介绍给全国网友,帮助大家增加收入,我感到非常开心和自豪。”吾买尔说,2020年他在儿子助力下,开始尝试直播带货,“刚开始通过短视频或直播,宣传葡萄等农产品,后来又融入本地民俗风情等内容。现在我在抖音、快手的粉丝已经达到了上百万。”
  “我们做直播,就是为了让国内其他地方的朋友吃到我们新疆的美食,让新疆的农产品走出新疆,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各地。”吐鲁番市欧佰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欧佰都拉·吾买尔说,该公司成立于2017年9月,目前,团队成员已增至60人,主播有12人,合作社社员138户,“目前,我们十余个账号的粉丝已经达到了800多万,葡萄的单月销售额达到了800万元。”
  文旅融合激活千年IP
  吐鲁番的葡萄酿酒业是何时开始的?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群曾出土一件东晋时期庄园生活图,生动描绘了当时种植葡萄和用葡萄酿酒的场景。壁画不仅印证了晋唐时期吐鲁番葡萄种植及酿酒业的繁荣,同时也表明,唐代,葡萄种植与酿酒已成当地人农庄生活的主要部分。
  如今,吐鲁番的葡萄酒企业已经发展至40余家。以葡萄和葡萄酒文化为载体发展观光旅游,已成为不少葡萄酒庄的经营之道。
  距吐鲁番市10公里的火山红酒庄,是一家集酒文化展示、旅游、民宿、沙疗等于一体的葡萄酒庄。酒庄中长达2.7公里的地下储酒长廊和酒桶民宿,成为吸引游客前来体验的亮点。
  走入地下储酒长廊,墙壁上的文物图片、长廊中摆放的储酒罐、弯道处用艾德莱斯绸颜色制作的灯光秀,让人恍若进入时光隧道。“长廊里有19个体验区,每个体验区风格都不同。有历史文化体验区、品酒体验区、闻酒体验区等。让游客在参观长廊的同时,也能深入了解葡萄酒的酿造工艺和历史渊源。”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曲径通幽的林荫路旁,公司倾心打造的200座外形独特的橡木桶民宿,看上去古朴又典雅,“我们通过打造特色旅游项目,吸引游客前来体验。通过深化农文旅融合,推动企业发展。”
  每年8月,吐鲁番大街小巷变身“葡萄长廊”,当地也会在此时举办“吐鲁番葡萄节”。如今,这个节庆活动已成功举办了30届,不仅见证了这座城市的沧桑巨变,同时也见证了吐鲁番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繁荣的历史跨越。
  从葡萄晾房到冷链物流,从丝路珍品到支柱产业。如今,吐鲁番葡萄的甜蜜故事还未结束,它们仍在甜蜜的果实中讲述着传统与现代、融合与创新的永恒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