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花悄然细语
■史玉星
时间:2025年04月29日
来源:吐鲁番日报
一
夜里下了一场春雨,早晨天晴了。上午九点多钟,沿着城郊绿道往东。车窗外边,杏花、连翘、榆叶梅等,黄色的、白色的、粉色的花灿然一片,春风轻吹,花枝摇曳,就像熟稔的故友含笑,点头,打招呼,恍如远去的回忆。
此刻,不是风动,也不是花动,而是我的心在动。打开奥古斯丁《忏悔录》,里边的一段话让我沉思:“不要在外面的世界徘徊,真理就在内心世界,你要回到内心世界去。而读书,就是将我们带回自己的内心世界,找到真实自我、开始觉醒的过程。”读书,已经成为我生活中的习惯,并且坚持下来。然而,我真的找到自我、回归内心了吗?春阳融融,掩卷思考,不知不觉中,好像做了个什么梦,然后听见花儿的声音,春花似乎在和我低声说起什么,而我听见了。
“我们看见你所造的一切,因为它们存在,为你,则由于你看见这一切,因此这一切存在。我们用官感看见它们存在,用心灵看见它们的美好;为你,则如果看出应该创造的东西,便看见它已经存在。”
春天,当人们纷纷外出赏花、踏青、看景,我则一个人悄然听花细语。
二
每一种花都有花语。花语是人们用花来表达人的语言,表达人的某种感情与愿望。例如,最具代表意义的玫瑰与许愿花,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逐渐约定形成的,为一定范围人群所公认的信息交流形式。但是,我以为花语不是人为总结出来的,而是花自己说出来的。
不同种类的花,不同颜色的花都有着它自己独一无二的花语。这种花语在一定程度上都代表了人们对这种花的一种理解,或者说花语是那不能言语的花说出来的话,让人们在一定程度上懂它。其实不管是植物还是花卉,都有它自己的象征意义,只不过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太接触得到。
花语,我觉得是人们在不断地对花朵的摸索中渐渐形成的一种自己对花的理解,关于这种花的用途上,颜色上,或生活环境,都是人们对一种花形成印象的途径。就像牡丹,中国的国花,它象征着和平、幸福、富贵。牡丹花色艳丽娇艳,被称为“百花之王”,在中国文化中有着圆满、富贵、吉祥的寓意。
在古人眼中,花是托物言志的一种寄托,用菊花来表示清高,荷花来表示一种高洁的情怀。现在,菊花有着代表长寿、友情、爱的意义,荷花也有着清白、坚贞和纯洁的意义。
三
花开花落都有声的,只是分贝小,用自然科学解释,这个分贝不在我们的听觉能听到的范围之内。
听花,谁能听到,什么时候能够听到?立春伊始,河流能够听到,大地能够听到。时至雨水,风能够听到,雨能够听到。过了惊蛰,蜜蜂能够听到,蝴蝶能够听到。到了春分,黎明能够听到,黄昏能够听到。乃至清明,活着的人们能够听到,逝去的人们能够听到。暮春谷雨,南方人“稻花香里说丰年”,北方人“小麦田田种,垂杨岸岸栽”,都能够听到。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萨松听到了蔷薇的娴静。“我看最卑微的花朵都有思想,深藏在眼泪达不到的地方”,华兹华斯听到了无名野花的深情。“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苏轼听到了海棠的沉寂。“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陆游听到了梅花的忧思。
四
很多人听不到花的心语。我们络绎不绝地来到这个世界上,最后又带着多少鲜为人知的心事离开?一朵花何尝不是这样,在含苞欲放之时,在盛放之处,在凋零之前,它就没有什么心事诉说吗?我想会有的,但是只说给那些心有净土的人。
生命中有不可承受之轻,也有不可承受之重。总是向往着诗意的崎岖而内心却无法逃避生活与人生的轻或重,听不到花的心语。
狄更斯《远大前程》结尾有段话:“想当初我不知珍惜,明明是无价之宝却轻易抛弃了。有一段很长的时期我过得很痛苦,对这些旧事根本想也不想。后来我的情况起了变化,想想这些旧事也不算非分了,从此,我就把这些旧事珍藏在我的心中。”无论我们怎样忙于生计,这个时代的种种,每个人的心底都要有一种可以被唤醒的力量,蓬勃向上,引领我们走向幸福与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