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上的敦煌
(组章)■姚碧波(浙江)
时间:2025年05月15日
来源:吐鲁番日报
◎莫高窟
鸣沙山东麓断崖上的莫高窟,在丝绸之路上是一个标志,见证着昔日的文明和辉煌。
无论我来还是不来,莫高窟以石窟建筑的形式,在丝路咽喉的敦煌寂寞地守候着。
当我穿过千年的悠远时光,那么多的洞窟为我打开。丰富多彩的彩塑、各种各样的壁画,如此古老而又耀眼。这些精湛的艺术瑰宝,让幽暗的洞窟有了春天般的盎然生机。
置身一个个洞窟,自前秦以来的佛教文化,让我一一地感受到。在这里,所有的彩塑和壁画都是有灵魂的,只是我的肉眼看不出。
当我转身之后,就是千里之外,但思念会生长在我的骨子里,就像对故乡的深深爱恋致死不变。
◎鸣沙山
面对峰峦重重的鸣沙山,面对山形弯环、山脊如刃的鸣沙山,我被这壮丽的场景所震撼。
究竟多少年的风,将鸣沙山吹成如此的模样。又凭什么,能历经千年风雨而不塌陷。
沙漠上什么都稀缺,唯独不缺少沙子。这么高大的鸣沙山,仿佛是把大漠上的沙子,都堆聚起来。当我用手抓住一把沙子时,能感受到其中的力量。
在沙漠上,沙子是万物之主,承载着过去和现在。在这五色沙汇聚的鸣沙山,无数沙粒在这里紧紧相拥。
它们间漫天的絮语,和山内发出的鼓角雷鸣之声,只有有缘人能够倾听到。
◎鸣沙山的驼铃声
鸣沙山寂静的一片旷野,一阵驼铃声由远而近,在空旷的宁静中格外清脆。
一队骆驼有十多头,正从远处的鸣沙山脚下走来。
这沙漠之舟也曾创造过丝路的辉煌,如今在金龙般的鸣沙山,作为游乐项目供游客骑行。
翻过鸣沙山,向西,茫茫的戈壁滩连接着西域。
清脆的驼铃声在沙漠地带响起,仿佛有一群商旅牵着满载货物的骆驼,从历史的缝隙间穿过。
在那丝绸之路的古道上,由远而近,由近而远,一声声地回荡在我的心里。
◎月牙泉
月牙泉,状似一弯新月。
数千年来,风卷飞沙,但这一清泉始终没有被掩埋。
这沙漠上的奇观,在鸣沙山的环抱中,引得多少人赶路千万里。不取一瓢清水,只为近距离地看上一眼。
小小的月牙泉,神奇的月牙泉,是天空和大地的爱情结晶。
月牙泉的水,澄澈见底。
蓝是月牙泉唯一的颜色,那一抺蓝比天空更纯粹,能容得下丛生的七星草,畅游的铁背鱼和一场浩大的冬雪。
◎阳关烽燧遗址
沙丘之上的阳关烽燧遗址很突出,站在烽燧遗址上,极目远眺,秋高气爽,大漠无疆。
如此广袤的沙海,让每个人都能够拥有。
黄沙随风漫卷,阳关早被掩埋,但断断续续的城垣至今还在。
遥想当年,在这战略之重地,多少当兵之人苦守烽火之苦,当战事起时只有尸骨埋荒外
阳关的天空还是汉武帝时的模样,如今离我很近很近,云涛在我的头顶一动不动,像一块彩色板很亮丽,一只鹰在高空盘旋着。
在这昔日河西走廊的南大门,在这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地方,我只想停下来,像牧民草原上放牧牛羊般地放飞我的灵魂。
玉门关遗址
这就是昔日去西域的玉门关,如今只留下一片小小的遗址。
一座黄土筑成的方形城堡,屹立在8月的沙漠上,让苍穹更大,让戈壁滩更辽远、更荒凉。
近2000年的风雨沧桑,让有河西走廊北大门之称的玉门关关城早已荡然无存。只留下丝绸之路上的无数故事,以及那些让人念叨的辉煌。
一群大雁从塞外飞来,飞向更远的南方,留下一阵鸣叫声。在空旷死寂的玉门关遗址上空,犹如回荡的历史,格外嘹亮。
玉门关,遗址上的玉门关,10米高的一座方形城堡。在一望无际的戈壁滩上,雨雪的侵袭正在加快风化的速度,这让我感到有些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