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3 版:丝路视窗·社会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罗晓龙: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家的事来办

时间:2025年06月13日     来源:吐鲁番日报

  罗晓龙(左一)在社区接待群众。  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彦强 摄
  ■■  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彦强 谢懂飞

  “罗书记亚克西!”“他为社区发展出了不少力,也为群众办了不少好事、实事……”近日,记者来到高昌区亚尔镇克孜勒吐尔社区,提起“兵支书”罗晓龙,居民们都纷纷竖起了大拇指。听到这些称赞,罗晓龙摆摆手说:“我只是做了一名共产党员该做的事情。”
  从部队到地方,罗晓龙退伍不褪色。他将满腔热忱投入到基层工作中,用为民服务的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
  1998年,17岁的罗晓龙怀揣着保家卫国的梦想投身军旅。16年的军旅生涯,让他与吐鲁番这片热土结下了不解之缘。退役后,33岁的罗晓龙选择了扎根火洲,誓言为建设第二故乡奉献一份力量。他说:“部队教会我保家卫国,现在我要守护这里的万家灯火。”
  2017年11月,凭借在部队历练出的果敢作风和过硬能力,罗晓龙被推选为高昌区七泉湖镇红山社区党支部书记,开启了从“兵班长”到“村支书”的转型之路。
  “居民需要什么,我就干什么!”上任伊始,面对工作上的诸多难题,罗晓龙没有丝毫退缩。他主动承担起751名离退休人员的社保服务、养老资格认证等事务,用贴心服务赢得了老人们的一致称赞。
  90岁高龄的独居老党员李喜突发疾病,拨通了社区电话。罗晓龙闻讯赶来,背起老人奔向医院,一直陪护到老人转危为安。老人的儿子感动万分,送来了一面“心系群众 为民解忧”的锦旗。棚户区改造进程中,社区81户煤矿工人遭遇吃水难问题。连续一个月,罗晓龙坚持每天开车送水,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这一幕幕场景,成了红山社区居民心中难忘的温暖记忆。对此,罗晓龙说:“在基层工作,只要心里想着群众,踏踏实实干事,就一定能赢得群众的支持和信赖。”
  2019年,罗晓龙调任高昌区亚尔镇新城东门社区党支部书记。期间,他将发展目光投向产业振兴,不仅引入培训学校提升居民的就业技能,还建成物业综合楼和团结小区公共服务用房,增加集体收入。社区一名致富带头人被客户拖欠了31.3万元货款,一直讨要未果。罗晓龙知道后,多次开展耐心调解,帮其追回了欠款。他说:“只有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家的事来办,才能让大伙儿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转战克孜勒吐尔社区后,罗晓龙依旧忙碌不停。
  铺设4.4公里沥青道路,改造4公里地下污水管网,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打造特色夜市,带动100多名群众在家门口就业;新建厂房,引进食品厂、汽修厂等企业,使集体收入从38万元跃升至84万元……3年来,在他的带领下,克孜勒吐尔社区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民生答卷。
  “集体经济壮大了,社区就可以为群众办更多的实事了。”罗晓龙笑呵呵地说。
  谈起罗晓龙的工作作风,克孜勒吐尔社区妇联主席买尔叶木古丽·克依木赞叹不已。她说:“罗书记在部队上历练过,身上带着股雷厉风行的劲头。他把为民服务的热忱带到了工作里,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居民们都特别信任他,支持他!”
  在民族团结的石榴园里,罗晓龙用心浇灌着“幸福花”。在他的带领下,社区多次开展“看历史、游家乡、爱祖国”主题教育活动、民族团结联谊活动等,引导辖区各族群众厚植爱党爱国情怀、增进民族团结感情。
  从铁血军营到田间地头、从保家卫国到为民解忧,这些年来,罗晓龙用军人特有的忠诚与热忱,在基层治理的“第二战场”续写着使命与担当,获得了吐鲁番市“优秀党务工作者”“民族团结先进个人”等称号。面对荣誉,他说:“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一句‘社区干部亚克西、罗书记亚克西’,就是对我工作的最好褒奖。”
  罗晓龙表示,今后,自己将始终牢记为民服务初心,用实干担当架起党群连心桥,切实把党的温暖送到群众的心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