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3 版:丝路视窗·社会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从“大国工程”看活力新疆

时间:2025年06月13日     来源:吐鲁番日报
  时代浪潮中,新疆从内陆腹地变身开放前沿。阿拉山口口岸,龙门吊昼夜起落,中欧班列在此重新编组,承载着中欧贸易的希望启程;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招牌熠熠生辉,中亚的小麦与广东的电子产品在此交割,见证着商贸往来的繁荣。
  外贸进出口总值3年跨越3个千亿元台阶,中吉乌铁路由设想变成现实……随着国家向西开放和“一带一路”核心区建设推进,新疆敞开怀抱,成为中国与世界交流的重要门户,在国际舞台上绽放独特光彩。
  大国工程,是新疆优势的生动注脚;新疆优势,是大国工程的坚实根基。在时代的征程中,新疆正以自身优势为墨,以大国工程为笔,在祖国的西部边陲,书写着波澜壮阔的发展篇章,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奋勇前行。
  二
  时光是最好的见证。
  解放前,新疆这片土地,工业几乎是一片空白,连一颗铁钉都造不出来。而今天,我们不仅能制造绿氢、白油、锂电池、风机、无人机,更有一个个气壮山河、振奋人心的大国工程拔地而起,不断刷新纪录、释放活力。
  这一个个跨山越水、利国利民的建设奇迹,是新疆抢抓发展机遇的真实写照。
  天时、地利、人和。从西部大开发号角吹响,到共建“一带一路”大幕开启,新疆锚定发展目标、抢抓发展机遇,昂首挺胸、奋起直追,用大手笔布局大工程、挥毫大写意。
  大国工程既是国字号,也是疆字牌,是新疆锐意进取、奋发图强的具象。一个个大国工程在天山南北拔节生长,在瀚海戈壁铺展画卷,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风向标”,让发展脉络更畅通、引擎更强劲、效能更显著。
  这一个个互联互通、合作共赢的建设奇迹,是新疆抢抓开放机遇的接力奋进。
  新疆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不仅直通国内市场,更链接国际市场。大国工程是共建“一带一路”的桥梁纽带,是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支点。
  和若铁路的畅通让南疆货物出疆少走上千公里,罗布泊钾盐的开发使我国成为全球钾肥的价格“洼地”……一个边远地带,已经变为开放前沿、枢纽地带。大国工程作为互联互通链条上的关键环节,不断释放出乘数效应。
  这一个个比学赶超、迈向未来的建设奇迹,是新疆抢抓创新机遇的奋进姿态。
  近年来,新疆持续优化创新环境、拓展创新空间,擦亮创新成色、锤炼创新实力,让大国工程不断增加含“新”量、含“绿”量、含“智”量。
  浩瀚星空,喀什空天信息产业园孵化基地解码“天空密语”;漫漫沙海,我国首条零碳沙漠公路——塔里木沙漠公路蜿蜒如长龙……自主创新、绿色创新、融合创新,新疆在“向新而生”中不断获得从0到1的突破,在“向绿而兴”中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在“向智而行”中稳抓发展先机。
  一个又一个新疆奇迹,靠一个又一个大国工程、精品工程、民心工程来造就。新疆上下正时不我待、快马加鞭,努力创造更多的发展奇迹。
  三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国绿发新疆中绿电若羌400万千瓦光伏项目阵列如蓝色海洋,建成我国单体装机规模最大的“沙戈荒”光伏项目;在天山群峰深处,国网新源新疆阜康抽水蓄能电站高峡出平湖,建成我国西北首座百万千瓦级大型抽水蓄能电站……
  当我们面对这些人类创造的工程奇迹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之时,不禁要问,为什么是新疆!
  是因为新疆之大。占国家陆地面积近六分之一的新疆,富集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风”“光”无限,在祖国版图西北角端起了名副其实的“聚宝盆”。
  更因为新疆之重。党中央赋予新疆在国家全局中的“五大战略定位”,既是切合新疆实际、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特殊关爱,更是置身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宏观布局。
  大国工程是提升创新能力、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加速器”,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而新疆以其在国家战略全局中的特殊重要地位,成为诸多大国工程的承载地,在国家能源安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电流脉动转瞬送达,驱动大国制造的齿轮紧密咬合;海量数据实现“东数西算”,渲染智能算力未来图景……无论是国家宏观战略布局落地,还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目标,坐落在天山南北的大国工程,是新疆各族人民向祖国写下的深情告白,在字里行间以克难与攻坚彰显担当与奉献。
  “致广大而尽精微”,追风捕光、输电千里、石头缝里榨油,面对戈壁大漠的严寒酷暑、地下万米的未知困难,大国工程由规划蓝图到贡献国家、惠及群众,其间是一次次技术难关的突破、一项项科技创新的涌现。
  大国工程为的是“国之大者”,背后是充盈新疆各族人民心间的志气、豪气与底气,升腾着温暖幸福的人间烟火气息。今天发展态势一日千里、各族群众安居乐业的新疆,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必将勇挑更重的担子、作出更大的贡献。
  四
  这是沙漠里的极致浪漫!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空白区,锁边任务最后种下的10万株玫瑰,初夏时节如约绽放。
  时间回溯到2024年11月28日,这一天,环绕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全长3046公里的绿色阻沙防护带,历史性实现“合龙”,宣告中国人民成功构筑起世界最长的环沙漠绿色生态屏障。
  这道绿色长城,锁住了风沙,长满了新疆可持续发展的希望。
  从沙漠变绿洲的生态决战到工业向“绿”向“新”的深刻转变,新疆大地崛起的一个个大国工程,正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的深刻诠释。
  以创新攻克难题,准东—皖南±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创“世界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输送距离最远、技术水平最先进”等多个之最,公铁大动脉唤醒“死亡之海”,塔河炼化年产22万吨低凝柴油赋能极寒保供,把一个个“不可能”变为“可能”靠的就是在科技创新之路上的不断求索。
  以协调优化布局,塔里木河流域的座座大坝无比雄伟,塔克拉玛干沙漠周围的条条铁路公路向前延伸,昆仑山脚下锂矿、铅锌矿、金矿开采方兴未艾,众多大国工程在南疆落地生根,为的就是激活“棋眼”,确保南疆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不落伍不掉队。
  以绿色守护未来,在大国工程的加持下,新疆新能源装机突破1亿千瓦,新能源装机占比超过50%,这不仅是能源结构的绿色转变,更意味着为国家实现“双碳”目标输送更多绿色能量,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铺就鲜明的绿色底色。
  以开放拥抱世界,乌鲁木齐天山国际机场北航站区全新启航,新疆自贸试验区三大片区拔节生长,“钢铁驼队”中欧班列跑出“加速度”,大国工程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把新疆的区位优势、开放潜力释放出来。
  以共享造福群众,从提供万千就业岗位到注入现代文明理念,从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到提速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每一个大国工程的建设都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价值旨归,真正把发展落实到改善民生上、落实到惠及当地上、落实到增进团结上。
  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速“疆电外送”第四通道建设,不断书写中国版图上蔚为壮观的能源迁徙;推进伊宁至阿克苏铁路、罗布泊至若羌铁路建设,进一步打通南北大通道;开工建设全球单体规模最大的氢储能项目,厚实能源发展底气……正在天山南北奋力建设的一项项大国工程,正在打开新疆可期的崭新画卷。
  可以憧憬、能够想象,在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里,在潜力巨大的发展空间里,在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上,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中,天高地迥的新疆,还有多少砥柱中流的大国工程有待崛起,还有多少震撼人心的发展传奇有待创造!
  2025年,“十四五”将圆满收官,“十五五”宏图待展。在这承前启后、擘画未来的关键时刻,新疆上下正紧抓高质量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立足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聚焦“五大战略定位”,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奋力建设更多大国工程,奋力创造更多中国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