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4 版:文化周刊·葡萄园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农具咏叹

(四章)■袁明红(贵州)

时间:2025年06月13日     来源:吐鲁番日报
  ◎镰刀
  淬过火的镰刀,走进五月的油菜籽地,触碰阳光,亲吻清风。
  农人弯着腰,挥舞镰刀,在天地间划出优美的弧线。油菜籽秆顺势倒伏,完成归仓前与根茎的离分。
  刀锋划过一茬一茬的油菜籽秆,闪着耀眼的光芒。农人的汗水,一滴一滴淌下。
  阳光下的收割,挥汗如雨。收割,是镰刀痛快淋漓的高光时刻。收割,是农人一季期盼的梦想。
  从播种、生长、开花、结籽,历经风雨的成长,终于迎来镰刀出场的时刻,迎来丰收的喜悦。
  每一次挥舞,都是对土地的礼赞,对劳动的歌颂。那些倒下的油菜籽秆,不是终结,而是新生的开始,它们将化作养料,滋养一代又一代的希望。
  镰刀的光芒与汗珠的光芒,相互辉映,描绘动人的风景。
  劳动,是五月最动人的大地篇章;镰刀,是农人手中最灵动的画笔;丰收,是烟火人间最美的圣辞。
  ◎锄头
  从遥远的岁月走来,走进烟火人间,相伴农人岁岁年年。
  锄头,钢铁铸造的农人生存生活的工具,是农人走向土地形影不离的伙伴,是农人耕耘土地的利器。
  锄头,是农人手中的笔,在土地上书写着岁月的诗篇。它以坚韧的姿态,破开坚硬的土壤,种下希望的种子。
  光滑的木柄,握在手中,传递着大地的温度。每一次锄地,都是与土地的对话,对生命的呵护。它将杂草铲除,为庄稼铺就广阔的道路;它将泥土翻松,让根系能够自由呼吸。

  锄头走过土地的印痕,似大地的皱纹,记录着劳动的艰辛与执着。
  锄头挥舞,是田间最动人的舞蹈;劳动,是最动人的艺术。
  锄头,用朴实的画笔,描绘出生机勃勃的田园画卷,勾画出村庄生生不息的希望。
  ◎斧头
  斧头常被搁置在农具间的一隅,但只要它一出场,气场就会足够强大。
  劈、砍、剁、抹、砸的斧头,是威严、缄默、力量、安全的象征……
  每一记挥动,都迸射出进取的火星。

  一把斧头,于混沌中被高高举起,开山辟路,力破洪荒。劈开茂密的森林,砍出通往希望的道路。
  锋利的斧刃,砍向粗壮的树干,发出雄浑的声响。每一击都力量迸射,震撼山谷,摧枯拉朽,迈向胜利的曙光。
  斧头,是农人骁勇的战马,征伐在田间地头,与晨光并肩,同暮霭做伴,和时间赛跑,用汗珠收割经年的希望之花。

  斧头,是农人手中一把神奇的刻刀,闪烁着金属的冷光,蕴含着滚烫的力量。
  它雕刻土地与田园,雕刻稼穑与炊烟,雕刻村庄生生不息的希望。
  斧头,那一道道挥舞的弧线,劈出四季,裁剪出生活殷实的长画。
  ◎背篓
  在峰林万千的青山绿水间,在纵横交错网格状的田陌中,在农家姑娘的肩背上,在白发老翁弓着的身上……从乡村到城市,从田间地头到街头巷尾,都有“背篓”的身影。
  背篓,用竹条编织成的岁月行囊,编的是山地人的善良美好,织的是芸芸众生的心中画幅,多姿多彩,博大丰厚。
  背篓的造型,简洁,朴素。青竹绿叶赋予她可贵的品性:柔韧坚强,虚怀若谷。装得下世间所有的颜色;容得下生活中种种污杂;吐故纳新,循环复往。
  一只纸上的背篓,深入岁月,在诗书传家的山水田园间显隐:“遥看童子乐无穷,老翁背篓直上云雾中”“近水夕阳红,牛童唱晚风,背篓归来一缕入云中。”……
  鲜活的背篓,是书童的伙伴,农人的帮手,郎中的药箱……
  有重量、有温度、更有深情。
  承载四季的馈赠,装满生活的酸甜苦辣,与岁月的艰辛。
  在岁月长河中,她是一个勤劳的代名词,韵味悠远。是故乡的一个符号,是爷爷奶奶的叮咛,是父亲母亲的身影,是一曲爱的温暖吟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