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1 版:要闻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用爱筑造最美港湾

——记第三届全国文明家庭哈丽旦·尼扎木家庭

时间:2025年06月25日     来源:吐鲁番日报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杨舒涵

  6月的吐鲁番天气酷热。20日傍晚,托克逊县人民法院法官哈丽旦·尼扎木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回家的脚步格外轻松。家里,有她最爱的人。
  回到家里,餐厅里传来饭香。“妈妈,快来吃饭,就等你啦。”儿子和女儿欢快地扑上前迎接,孩子们身后,哈丽旦的公婆笑盈盈地望着她。
  “热坏了吧。”哈丽旦的丈夫依孜吐拉·依米提递过刚切好的西瓜,顺手接过妻子的公文包说。
  哈丽旦何尝不知道丈夫也是个大忙人。适逢期末,在托克逊县第一中学任教的依孜吐拉每天都会忙碌到很晚。
  这么多年,两人从未因忙碌而焦躁,相反,夫妻彼此在相互体谅、理解尊重中,将一方寻常烟火过得生机勃勃。
  “明事理的公婆、责任心强的丈夫,还有一双可爱的儿女,筑造了我生命中最美港湾。”哈丽旦说。
  作为一名法官,家庭矛盾是哈丽旦最常遇到的纠纷之一,而和睦的亲情氛围,也让哈丽旦在调解纠纷时更以感情为重。
  有一年,当事人孙某为了让好朋友吾某早日住上新房,加班加点施工,在结款时因吾某经济困难未能及时付清,昔日好友对簿公堂。
  哈丽旦考虑到原、被告之间多年的友情,便采取“背对背”的形式,耐心细致阐明案件法理,经过4个多小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调解,双方当事人感慨道:“怎能因这件事断了多年友情?”
  很快,吾某凑齐了房屋尾款,在哈丽旦见证下交到孙某手中,双方握手言和,不但化解了矛盾,也消除了兄弟间的隔阂。
  依孜吐拉奋斗在教育一线,经常和哈丽旦一样工作到深夜,此时,公公婆婆就成为夫妻二人的“大后方”:接送孙子孙女时,包里带着零食;准备三餐时,灶台上飘着儿媳爱吃的饭菜香。
  这些日常的体谅、无声的扶持、绵长的关爱,如春风化雨,滋养着家庭中的每个人。
  在细心经营的家庭中,儿子亚迪卡尔和女儿艾丽菲茁壮成长,妈妈哈丽旦的为人处世方法,为亚迪卡尔树立了榜样。
  “妈妈有自己的坚持。”亚迪卡尔说,古尔邦节前夕,一只小黑羊被悄悄送到家门口,对方表示“是一点小心意”。
  面对这份“小心意”,一直待人温和的哈丽旦显得“不近人情”。“妈妈不仅果断拒绝了礼物,还严肃规劝了来人。”亚迪卡尔说,妈妈告诉他们,作为法官要依法公正审理每一个案件,不能因其他因素影响判决。
  潜移默化间,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孩子们心中逐渐树立。
  爱,始终是这个家庭和睦相处的精神支柱。哈丽旦的父母去世早,是养父母一手将她抚养长大,二老在哈丽旦刚参加工作不久去世,“未能让他们享福”成了她心中长久的痛。
  当养父母家的姐姐病逝,留下年幼的儿子无人照料时,哈丽旦毫不犹豫地张开双臂,成为了这个孩子的妈妈。血缘并非亲情的唯一纽带,哈丽旦一家用责任与慈爱,为孩子重新撑起一片温暖的天空。
  人世间最可贵的品质,此时正通过血脉悄然生长。或许多年后,长大成人的孩子们回忆家的温暖时,都会始于每一件“不起眼”的小事。这种润物无声的传承,也会成为新时代文明家庭平凡而又幸福的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