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4 版:文化周刊·时代
/下一版
[
查看本版大图
]
纳孜库姆
纳孜库姆“变形”记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2024
2025
2026
2027
2028
2029
2030
年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月
2025年06月25日
>>
04版: 文化周刊·时代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纳孜库姆“变形”记
■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谢懂飞 杜 虎 幸晓燕
时间:2025年06月25日 来源:吐鲁番日报
▲舞蹈《纳孜库姆》。
▲欢快的纳孜库姆。
▲舞台上的纳孜库姆。 吐鲁番市文化馆供图
▲景点上的纳孜库姆。
▲广场上的纳孜库姆。
“爷爷,您看这个纳孜库姆是不是变得更‘潮’啦?”
“鼓点还是那个熟悉的鼓点,可这味儿啊,更足更活泛了!”
6月14日,吐鲁番市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暨第十三届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周启动仪式在高昌区麦西莱甫广场举行。纳孜库姆作为压轴节目闪亮登场,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
两年间,吐鲁番市文化馆在坚守纳孜库姆原始动作与音乐内核的基础上,接连推出了广场舞版、民间舞台版、DJ版等多种创新演绎。从田间地头的“土味”民俗,到舞台上的“潮味”表演,这场纳孜库姆“变形”记,正是吐鲁番非遗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活态发展的生动实践。
◎改编:立足原始突出特色
纳孜库姆是流传于吐鲁番及周边地区的民间歌舞艺术,起源于农民劳作间隙的即兴表演,其舞蹈动作特点自由、活泼、乐观、诙谐。2014年,经国务院批准,纳孜库姆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农闲时,村民们围坐在葡萄架下看纳孜库姆表演。在艾捷克、热瓦普、弹拨尔等乐器营造的欢快旋律中,民间艺人即兴模仿动物姿态和生活场景,滑稽的动作引得大家开怀大笑。
“那时候,纳孜库姆就是我们的‘快乐密码’,大家都能跟着节奏跳两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纳孜库姆吐鲁番市级传承人吐尔逊·帕塔尔说起这些,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然而,随着时代变迁,村里会跳纳孜库姆的人越来越少。如何让这门“快乐艺术”延续下去?吐鲁番市文化馆馆长阿丽叶·依萨木丁萌生了一个想法——融入时代、创新出彩。她说:“纳孜库姆就是最好的载体,改编要立足原始,更要突出吐鲁番特色。”
为了让改编更专业,吐鲁番市文化馆专门邀请了自治区专家前来调研指导,为这场创新之旅打下坚实根基。
2024年3月19日,在吐鲁番市群众文艺创作座谈会上,新疆文化馆艺术部舞蹈编导阿依努尔·阿依拜克提出,要在保留非遗精髓的基础上,创作既符合时代潮流又不失原始技艺的作品。这一理念,很快就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2024年7月,广场舞版纳孜库姆改编成型。随后,在新疆“群星耀天山”群众才艺大赛广场舞总决赛上,该作品斩获创新作品奖。同年11月,民间舞台版纳孜库姆改编成型,又在“打起手鼓唱起歌”首届中国新疆民间艺术季上,入选优秀节目。
2025年4月,在新疆“群众村晚”吐鲁番主会场上,DJ版纳孜库姆作为压轴节目登场,瞬间引爆全场。观众李雨溪激动地说:“以前很少关注纳孜库姆,现在才发现,民间歌舞艺术也能这么‘炸’!”
“每次改编都有侧重,但核心始终未变。原始动作和文化内涵是纳孜库姆的灵魂,必须得到传承。我们只是在表现形式、节奏上做文章。比如DJ版,我们保留了传统鼓点的神韵,又融入了现代电音;而民间舞台版则强化了即兴互动,让艺人能更好地秀出自己的风采。”阿丽叶介绍道。
◎传承:老味新潮焕发活力
“我们想让更多的人看见纳孜库姆、喜欢纳孜库姆,参与到非遗的保护传承中来。”谈及改编纳孜库姆的目的,吐鲁番市文化馆培训部负责人帕孜来提·阿力甫激动地说,“从田间地头的即兴舞步到专业舞台的精彩绽放,纳孜库姆正在焕发新的生命力。”
帕孜来提今年30岁,从小就在葡萄架下跟着爷爷奶奶学习纳孜库姆。广场舞版定稿后,她仅用10天就掌握了全部创新动作。
站在“打起手鼓唱起歌”首届中国新疆民间艺术季的舞台上,帕孜来提和27名队员以整齐划一的舞步、热情洋溢的笑容,向全国观众展示了纳孜库姆的独特艺术魅力和吐鲁番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她们的每一个转身、每一次击掌,都传递着新时代新疆各族群众的幸福快乐与文化自信。
阿地拉·毕斯尔,这位土生土长的吐鲁番姑娘,2016年从北京舞蹈学院学成归来,现任吐鲁番市文化馆艺术部负责人。今年4月,她带着DJ版纳孜库姆,在新疆“群众村晚”吐鲁番主会场舞台上翩翩起舞。
“这种创新让更多年轻人产生了共鸣,也让非遗‘活’了起来。这不是简单的改编,而是一次让传统文化与当代审美对话的艺术实践。”说着,阿地拉即兴展示了几个经典动作。传统舞姿与现代韵律在她身上完美融合,仿佛是一场跨越时空的美妙邂逅。
如今,不同年龄段的人都跳起了纳孜库姆,为非遗传承注入了新活力。吐鲁番和之韵艺术团副团长龙艳萍介绍,自己退休后与舞友们组建了舞蹈队,并参与了“打起手鼓唱起歌”首届中国新疆民间艺术季表演。“改编后的纳孜库姆就像一幅民族团结的画卷,它不仅停留在群众的记忆里,更活跃在大家的生活中。”
最令人欣慰的,是新生代的加入。在吐鲁番市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暨第十三届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周启动仪式现场,8岁的小演员娜迪拉·麦麦提登台表演,灵动的舞姿赢得了热烈掌声。
“我要像帕孜来提、阿地拉老师一样,把纳孜库姆跳到更大的舞台上,让更多的人看到它。”娜迪拉稚嫩而坚定的话语,让人看到了非遗传承的美好未来。
◎展望:传递快乐创造奇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长河中孕育的瑰宝。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吐鲁番市切实加大对非遗传承人的扶持力度,吸引更多年轻人投身到非遗传承事业中。同时,加强非遗知识产权保护,依法打击侵权行为,保护传承人及相关企业的合法权益。此外,还巧妙地将非遗融入到文化旅游活动中,打造非遗特色旅游线路,让游客更好地感受非遗魅力,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支持非遗创新发展的良好氛围。
“三十年前学是为了生计,现在跳是因为热爱。纳孜库姆的灵魂就是快乐,我们要让更多人在快乐中记住它、传承它。”老艺人吐尔逊跳了一辈子的纳孜库姆,带出了不少的徒弟。他说:“作为纳孜库姆传承人,我深感自豪。我会努力培养年轻人,让纳孜库姆更好地传承下去。”
自2023年起,吐鲁番市已连续举办两届纳孜库姆大赛,不仅挖掘出大批民间传承人,更让这项古老艺术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未来,吐鲁番市文化馆将与湖南省文化馆合作办赛,为纳孜库姆融入更多创新元素。
“从家门口的自娱自乐到全国舞台的大放异彩,从四岁孩童到七旬老人的全民参与,纳孜库姆正在创造新的传奇。”阿丽叶信心满怀地说。
一曲终了,吐鲁番市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暨第十三届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周启动仪式圆满落幕。参加纳孜库姆表演的孩子们当即聚拢到指导老师阿依都斯·阿地力身旁,叽叽喳喳地询问着自己在舞台上的表现。
“老师,我跳得好看嘛?”
“我那个模仿跳得还不错吧!”
“看到下面很多人鼓掌,我好开心。”
……
阿依都斯笑容满面,不停地点头回应。“孩子们的平均年龄只有10岁,但都特别喜欢纳孜库姆,尤其是改编版的。这次表演很成功,我要为他们点赞。”
微风拂过麦西莱甫广场,树叶沙沙作响,仿佛是大自然在为这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鼓掌。融入时代元素的纳孜库姆,正以它独有的魅力,谱写着新的传奇。
(本版图片摄影:刘 健 刘字昂)
上一篇
下一篇
[ 推荐好友]
[打印本页]
[收藏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