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4 版:文化周刊·人文
/下一版
[
查看本版大图
]
千年文脉何处寻——阿克苏、吐鲁番两地“四普”见闻
狮虎形金箔饰变身潮流单品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如何将“昆仑”打造成为新疆文旅超级IP?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2024
2025
2026
2027
2028
2029
2030
年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月
2025年07月16日
>>
04版: 文化周刊·人文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如何将“昆仑”打造成为新疆文旅超级IP?
——昆仑古道科考手记之五
时间:2025年07月16日 来源:吐鲁番日报
▲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曲曼拜火教遗址的黑白石条带。 肖春飞 摄
▲烈士陈祥榕的妈妈姚久穗为“问勇路”揭牌。古哈尔尼沙·依明 摄
▲喀喇昆仑公路上的“大唐将军高仙芝经行处”石碑。肖春飞 摄
■■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肖春飞
新疆旅游旺季到了!5月1日,昆仑古道科考队从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返回喀什。记者看到,喀喇昆仑公路上,车水马龙。据喀什地区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统计,5月1日当天,来塔什库尔干的车辆超过8000辆。
2024年,新疆旅游人数超过3亿人次,文旅产业亦毫无悬念跻身新疆“十大产业集群”。
新疆确实拥有不可替代的旅游资源,但在文旅各种严重“内卷”、各种花样“宠粉”的背景下,要更上层楼,从高原到高峰,不是件容易事。如何突围?唯有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近年来,文旅融合已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和路径。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新疆如何实现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把“昆仑”打造成为文旅超级IP,是一个上佳选择。
昆仑山是“万山之祖”,雄浑险峻,有冰川、草原、河流、森林、温泉等各种自然景观,也有古道、戍堡、寺庙、岩画、碑刻等各种人文遗迹。记者全程参加此次科考,经历好几次难忘的震撼时刻:第一次目睹乔戈里峰真颜;在“神水岛”观看泉水喷涌;夜宿克勒青河谷无人区,抬眼望去,绝壁万仞之上,星河灿烂……
4月30日,科考队来到塔什库尔干曲曼拜火教遗址。大家站在观景台上默不作声,内心却若长风浩荡,呼啸来去:前方台地上,有一片大面积铺设的黑白石条带,由黑白两色鹅卵石摆放而成,黑白相间,相互错落,阳光下,给人以强烈的明暗光线感觉。这处黑白石条遗迹,距今已有2500年历史,是亚欧大陆上已发现拜火教最大的地画。拜火教早已消失,但此地冥冥中有股难以言说的力量,穿越历史,扑面而来。
上述尚未开放大众旅游,这里适合自驾游、定制游、特种旅游。但仅限于此,还远远不够。
中国人均GDP突破1.2万美元后,文旅消费早已升级。游客不再追求简单的“到此一游”,而是由单一的视觉观赏,转变为深层次的心灵触动,“独一无二的情绪记忆”,获得认同感和归属感,进而实现重复消费和口碑传播,用句流行的话来说:能否提供情绪价值。
昆仑,几乎可以给所有人提供情绪价值。
渴望人生顺遂的,可以自驾去塔什库尔干的盘龙古道,驶过36公里的600多个S形、U形弯道,长舒一口气:“今日走过了所有的弯路,从此人生尽是坦途。”
埋怨命运不公的,可以到红其拉甫国门,了解一代代戍边人置身于极其恶劣的环境,从不抱怨,努力改变,活出了丰沛的人生。
为父母祈福的,可以到于阗南山“寿比南山”石碑前,在2100年前得名之胜地,为亲人祝福:寿比南山!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巫新华说,昆仑还可以为外国游客提供情绪价值,比如,韩国游客可以到喀喇昆仑公路“大唐将军高仙芝经行处”石碑前,膜拜当年威震安西的高句丽人高仙芝。
昆仑为何能提供“情绪价值”?在古人眼中,昆仑是沟通天地人神的媒介。昆仑文化蕴含了“天人合一”等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天人合一”是中国人对人天关系的哲学凝练,不仅仅讲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也讲人与自我的和解,强调内心的平和与和谐。昆仑,能让人找到内心和谐。
当然,这不是弄几个网红打卡点就能实现的,需要建构、营造沉浸式场景,需要“以文化重塑体验”,需要让文化与旅游从简单的资源叠加,走向价值共生的深层互动。
昆仑文化是各族人民共创、共有、共享的文化基因和精神根脉,体现了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是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宝贵思想文化资源。
5月2日,本次科考成果分享会上发布了此次科考学者共识,包括“昆仑自然与文化遗产的有机传承与活化,是提升区域整体动能的活水源泉”。
“活化”,是指不能简单将昆仑文化“嫁接”入旅游,而是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来实现文旅深度融合。例如,《哪吒》《封神》系列电影中,皆有昆仑元素。热门影视剧能有效助力文旅产业。有“中国第一神山”之称的昆仑山的神话题材挖掘,大有可为,完全可以通过“内容+科技+美学+营销”,构建覆盖内容创作、衍生开发、场景落地的昆仑文化完整产业链,打造超级文旅IP。
更重要的是,通过“活化”,能够在昆仑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过程中产生“化学反应”,从而造就一种新的文化生命体。
“问勇路”的诞生,是一个经典案例。2020年6月,战士陈祥榕在加勒万河谷冲突事件中牺牲。他生前曾写下“清澈的爱,只为中国”,感人至深。部队问烈士母亲姚久穗需要什么帮助,姚久穗问:“我只想知道我儿子在战斗的时候勇不勇敢?”连长回答:“祥榕勇冠三军!”2024年10月,“问勇路”在和田县新区人武部门前大街揭牌,“问勇”二字,来自“古有岳母刺字,今有陈母问勇”,从“岳母刺字”到“陈母问勇”,实现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条承载着英雄精神与民族记忆的道路,如今已成游客争相打卡的新地标。
一路上,科考队都在讨论昆仑文化如何“活化”,例如,在直抵云天的巨大崖壁上,顶天立地展现昆仑神话人物形象,让人对中华民族始祖油然而生膜拜之心;基于“敬天法祖”,创设仪式感强又有现代感的西王母系列纪念活动……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院教授陈进国还建议,打造“数字昆仑”,让昆仑文化传播更广。
昆仑文化中,既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有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围绕昆仑地理区域,以爱国主义为内核的“红飘带”路线,也是热议话题:红其拉甫国门、抗战国际驿运古道、巴依卡·凯力迪别克家庭教育基地、叶城烈士陵园、伽师县饮水思源展示馆、邓缵先纪念馆、库尔班·吐鲁木纪念馆、老兵镇、“问勇路”……
打造昆仑文旅IP,是一个系统工程。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唐自华博士说,除了加强道路及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外,更要加强自然及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用人类学和社会学研究揭示族群心理,用现代价值观念诠释核心内涵,强化中华民族认同体系,在旅游路线设计和产品开发中,深度融入昆仑文化研究成果。
“昆仑”能打造成为新疆文旅超级IP吗?大家充满信心,信心来自游客强烈的需求。新疆古道研究专家骆娟讲过一个细节:科考队在红其拉甫国门考察时,有一批游客看到统一着装的科考队员,攀谈起来,得知科考队刚从昆仑山里出来,很是激动。这些游客对昆仑了解不多,但知道昆仑进去不易,他们渴望未来能进去,于是拉着科考队专家合影,说:“沾沾你们的灵气!”
“灵气”二字,寄托了多少美好!代表了多少需求!
上一篇
下一篇
[ 推荐好友]
[打印本页]
[收藏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