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防暑指南
时间:2025年07月28日
来源:吐鲁番日报
随着夏季气温的持续攀升,中暑成了不容忽视的健康问题。
在中医学理论中,中暑被分为“阴暑”和“阳暑”。“阴暑”指夏季因气候炎热但纳凉无度,以致暑热与风寒之邪乘虚侵袭而为病;“阳暑”指夏季在烈日下工作或长途奔走,感受炎热暴晒而发病之证。我们日常所说的“中暑”指的就是“阳暑”,预防调护方法如下。
■中暑的预防
睡眠充足 夏季应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适当晚睡早起,中午小憩一会儿,以顺应阳气的生长。
清淡饮食 应多吃清淡、易消化、富含水分的食物,如绿豆、西瓜、黄瓜等,以清热解暑、生津止渴。避免过多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的食物,以免助生内热或损伤脾胃。
补充水分 中暑与体内水分和电解质的失衡密切相关。因此,夏季应多喝含电解质的饮料,如淡盐水、绿豆汤等。还可以适量饮用具有清热解暑作用的中药茶饮,如金银花茶、菊花茶等。
避免暴晒 尽量避免在日照最强烈的时段(通常是上午10点至下午2点)进行户外活动。若不可避免在此期间外出,务必采取有效的防晒措施。涂抹防晒霜,佩戴遮阳帽,穿着防晒衣。
调节室温 保持室内通风、凉爽也是预防中暑的重要措施。可以利用空调、电扇等适度降低室温,但需注意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避免长时间直接对着冷风吹。
■中暑了该怎么办
降温补水 一旦发现中暑症状,应立即将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解开衣物,用湿毛巾擦拭身体。重点擦拭额头、颈部、腋下和腹股沟等大血管经过的部位,帮助散热。给予患者淡盐水或运动饮料以补充体内流失的水分和电解质,少量多次饮用,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及时送医 若患者出现高热、昏迷、抽搐等严重症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送往医院救治。
穴位按摩与刮痧 可以按摩太阳穴、人中穴等穴位,以提神醒脑、缓解中暑症状。刮痧可在背部、颈部、肘窝等部位进行,以疏通经络、排湿热。
药物治疗 中暑患者可口服具有清热解毒、开窍醒神作用的中药或中成药,以快速缓解中暑引起的头晕、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
■康复后这样养护
清暑散余邪 中暑后体内往往还残留着暑邪的余热,导致口渴、咽干、烦躁不安等症状。食疗推荐绿豆汤和金银花茶。还可以通过食用苦瓜、丝瓜等蔬菜来辅助清热。余邪较重者可以用黄连、黄芩、连翘等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中药泡水代茶饮。
祛湿排毒邪 中暑后,湿邪更易滞留体内,导致身体困重、四肢无力等症状。食疗推荐薏苡仁赤小豆粥和冬瓜荷叶茶。
益气健脾胃 中暑后,人体气血耗损严重,脾胃功能也会受到影响,导致食欲不振、身体乏力等症状。余邪彻底清除后,就该开始健脾益气,恢复体能。食疗推荐山药粥和黄芪炖鸡。还可按摩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对于缓解中暑后的食欲不振和身体乏力有显著效果。
养心调情绪 炎热天气不仅影响身体健康,还容易引发情绪波动。此时,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可以通过听音乐、阅读、冥想等方式来放松心情、减轻压力。还可通过按摩穴位养心安神,如按揉内关穴(在前臂前侧,腕掌侧远端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之间)。用拇指轻轻按揉,每次3—5分钟,能缓解心悸、失眠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