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深化改革之力 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自治区成立70周年吐鲁番市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之改革篇
时间:2025年08月12日
来源:吐鲁番日报

7月5日,游客在葡萄沟景区游玩。 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健 摄
■■ 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彭丹妮 郑团长
盛夏七月的一天,在高昌区亚尔镇的葡萄园里,村民穆合塔尔·热合曼轻触按钮,汩汩清流顺着密布的管网精准输送到葡萄根系。在这场“指尖上的灌溉革命”中,他的葡萄亩产提升30%,用水却节约40%。这一幕正是自治区成立70年来,吐鲁番以改革破解发展困局的生动缩影——从“大水漫灌”到“指尖灌溉”,从现代工厂到新能源基地,从政务服务“火速办”到景区“一次购票终身免票”的试点先行,改革基因始终奔涌在这片热土的血脉之中。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自治区成立70年以来,吐鲁番市改革发展各项事业取得累累硕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用足用好改革“关键一招”,迎难而上、知难而进,不断将改革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交出一份沉甸甸的时代答卷,为建设繁荣富裕、和美幸福的现代化吐鲁番注入了强劲动力、筑牢了制度根基。
机制创新:制度赋能激活发展“一池春水”
在托克逊县阿乐惠镇,新疆圣雄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圣雄能源)的厂房内,机器轰鸣声中藏着经济体制改革激发企业活力的新路径。2012年,这家投资近100亿元的民营企业因经济下行濒临倒闭,沦为“僵尸企业”。2015年,在市委、市政府动员下,新疆中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向圣雄能源注资近20亿元并引入先进管理制度,重组后仅一年,圣雄能源完成工业总产值18.8亿元,成为托克逊县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
经济体制改革对其他方面改革具有重要影响和传导作用。我市牢牢牵住经济体制改革这个“牛鼻子”,积极构建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引领带动各领域改革协同深化,构建起覆盖农业、工业、国企等多领域的改革体系。
——农业农村改革:高昌区作为全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成功实现首宗土地入市,打破城乡要素流动壁垒;
——工业领域改革:工业项目“标准地”供应机制和“拿地即开工”审批模式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吐鲁番经开区完成调区,鄯善、托克逊工业园区连续三年全疆考核优秀;
——国企改革:吐鲁番市水务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吐鲁番市人才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吐鲁番西域旅投有限公司等国有企业挂牌成立,国有资本布局持续优化;
——政务服务改革:4507项事项进厅入网、63项延伸至乡镇办理,政府和社会投资项目审批效率走在全疆前列,“火速办”品牌作为典型案例在全疆推广,政务服务好评率达99.9%;
——开放发展:吐鲁番成功纳入自治区空港型区域物流枢纽承载城市,2024年吐鲁番机场开通航线52条、通航城市42个,旅客吞吐量近6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增长338%,进出疆“首选地”地位愈发凸显;
——科技创新:启动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初步建成“科技管理运行平台”。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实现零的突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6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4家,产业发展含“研”量明显提升。
“今年,我们把130项任务分解成‘责任清单’,每个月盯着进度表‘对账销号’。”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彭县介绍,在这样的推进机制下,吐鲁番市的改革呈现出“多点开花、协同发力”的生动局面。工业领域,传统产业在智能化改造中焕发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