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3 版:丝路视窗·社会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朋友圈”扩容,解纷提速

时间:2025年08月12日     来源:吐鲁番日报
  ■■    石榴云/新疆法治报记者 赵书城 通讯员 吕君涛

  8月1日,务工人员刘明(化名)着急去新工地上工,可老工地的工资拖延3天不发,他与承包商吵了起来。刘明报了警。
  收到报警信息,吐鲁番市公安局高昌区分局七泉湖镇派出所所长王星宇立即点开解纷微信群,呼叫多元解纷力量集合。
  七泉湖镇综治中心派出的2名“外援”来到派出所,与民警一起赶赴事发地。
  刘明没想到,自己打了“110”,来的却不止民警。看着从警车上下来的劳动监察员、司法行政干警,他赶忙上去,诉说自己的遭遇。
  工资为啥不给付?劳动监察员要来承包商资金流水,一项项核算;拖欠农民工工资要承担什么法律后果?司法行政干警对承包商开展普法宣传;王星宇则叫来发包的工矿企业负责人了解情况。
  默契十足的解纷小团队迅速摸清了欠薪原因——承包商因资金紧张而迟发工资。
  资金紧张也不能损害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王星宇联合劳动监察员多方协调,1个小时后,刘明拿到由工矿企业垫付的2万元工资。
  “我还以为处理这事要耗一整天,没想到多来几个人,就能这么快解决。”事后,刘明对王星宇说。
  解纷力量多了几个人,解纷速度成倍提升,这背后是派出所多年的努力与探索。
  七泉湖镇矿产资源丰富,工矿企业多,流动人口循工而来,因企业间层层转包屡发讨薪纠纷。按照法律规定,讨薪纠纷不属于公安机关管辖,可务工人员出于信任,遭遇此类情况会选择拨打“110”。此前,七泉湖镇派出所几乎每天都会接到“讨薪警单”。
  为避免矛盾激化,接警就必须处置,可民警对薪资发放流程缺乏专业知识,也不便调查企业的资金流水,因此处理起来耗时耗力。
  “我们想了很多办法改变,但结果不太理想。”王星宇说,“2022年至2024年,派出所探索设立调解室,邀请律师、人民调解员进驻,但调解室距离工矿企业远,发挥作用有限;后来,把调解室搬到工矿企业,律师、人民调解员无法全天在调解室工作,解纷主力仍是民警。”
  破题的转机出现在今年初。七泉湖镇建成综治中心,多部门联合进驻,王星宇第一时间对接,邀请专业部门人员共同出警,扩充解纷“朋友圈”。
  效果立竿见影。
  七泉湖镇派出所副所长艾尼瓦尔·艾山曾在讨薪现场协调了一整天,累得满头大汗。自从专业人员参与调解,他的解纷效率提升了10余倍。几个月前,着急返乡的12名农民工因被欠薪报警,艾尼瓦尔联合劳动保障监察部门、律师、人民调解员共同出警,专业力量精准解纷,仅半个小时,相关企业便足额发放20多万元工资。
  提到联合专业力量共同出警的解纷机制,在七泉湖镇派出所工作6年的内勤李德兵赞不绝口。此前,讨薪纠纷化解时间长,民警耗在现场,遇有其他工作,负责排班的他只能将休息的民警叫来上班。“现在1个小时化解纠纷,警力解放了,我也不用挠着头皮给休息的民警打电话了。”李德兵笑着说。
  扩充“朋友圈”,还让七泉湖镇派出所拓宽思路,与多部门信息互通,从源头预防苗头性欠薪隐患。
  今年5月,高昌区住建部门工作人员走访时发现,某公司因经营困难,无力发放100多名工人的工资。得到这一线索后,七泉湖镇派出所联合劳动保障监察部门向当地政府汇报,建议协调农村信用合作社向该公司贷款。最终,因及时发放4000万元贷款,工人工资无一拖欠,企业也起死回生。
  今年1月以来,七泉湖镇派出所共调解涉企纠纷63起,涉企纠纷类警情同比下降50%,治安形势持续向好。

    ■记者手记
  警车加人、解纷提速、警情下降,多元解纷的优势凸显。
  “朋友圈”扩容,解难事共振,攥指成拳迸发出强大合力。这些看得见的变化,无疑是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基层落地生根的生动注脚,亦是基层派出所发动共治力量,共解难题,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的有效路径。